陶渊明生活经历

2019-05-13陶渊明

  陶渊明,一个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一生创作了数不清的诗篇,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态度。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陶渊明生活经历,欢迎大家查看!

  【生平】

  陶渊明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小就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较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爱丘山,或志在四海。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他因亲老家贫,起初为江州祭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下的职务,此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测篡夺的时机。隆安五年(401)他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安帝元兴二年(403)桓玄率军东下,攻下建康,杀司马元显,自称太尉,总揽朝政,陶渊明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同年冬天,桓玄纂晋。改国号为楚,迁晋安帝于浔阳之时,他仍在家闭户高吟。元兴三年(404)刘裕联合众臣讨伐桓玄,胜,入建康后被推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军事,徐州刺史,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他转任刘敬宣的参军,

  8月出任彭泽会,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归去来兮辞》作于此时。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业余时间较多,温饱也不用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家遭大火,林室尽焚,一片瓦砾。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移居浔阳负郭之南亩。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拒绝,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归田后二十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作品】

  1、诗歌

  诗歌中,五言诗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2、辞赋、韵文与散文

  辞赋三篇:《闲情赋》、《感怀通赋》和《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为普遍传诵的名作。

  韵文五篇:《扇上画赞》赞隐居之士;《读史述》赞《史记》人物;《祭程氏妹文》、《自祭从弟敬远文》吊祭亲人,《自祭文》为临终前写下的向世人告别的作品。

  散文四篇:除《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外,《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为外祖父孟嘉写的传,《与子俨等疏》是50岁后一次大病后写给四个儿子的一篇家常话。

  【评价】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刘勰《文心雕龙》根本没有提到他,钟嵘《诗品》仅把他的诗列入中品,萧统的《文选》也只选了他的八首诗、一篇文。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朝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为诗之根本准则。苏东坡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病精力竭至死不悟。在平淡散缓的外表下面看出其内在的奇趣。

上一篇:陆游描写冬天的诗句下一篇:朱自清匆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