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关于王维诗歌的泉意象是怎样的呢?
学术界已经对王维的诗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以其诗歌中的泉意象作为切入点,具体地分析泉意象的基本类型,并对王维诗歌泉意象的创作动机做一探讨,最后阐释泉意象所体现的审美品格。
一、泉意象的基本类型
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形成了众多意象。笔者注意到,“泉”意象在王维的诗歌中出现多次,但一直没有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笔者统计,王维诗歌作品中带“泉”字的有31首。这在其整个诗歌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最多的是“泉水”,如《过沈居士山居哭之》:“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出现比较多的还有“泉声”,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还有“清泉”,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还有“流泉”,如《送友人归山歌二首》:“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还有“山泉”,如《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还有“飞泉”,如《游悟真寺》:“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除此之外,还有“甘泉”、“山泉”、“瀑泉”、“泉脉”等。针对这些意象,我们从形态美、声音美、意境美等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泉意象的形态美
王维诗作中泉意象的形态美体现为静态美和动态美两种。除了都体现出具有“泉水”独特韵味的大自然本身的美之外,有关静态美的诗作主要是能折射出诗人的独有心境以及体悟的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趣和意蕴;体现动态美的诗作则是映照出了诗人与意象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诗人内心的灵动与感思。就审美意义来说,泉意象在整首诗里只是作为一种表现的手段或媒介,在诗人描写和表现大自然静美境界的同时,观照诗人内心的特有旨趣与思悟,才是泉意象的主旨所归。
体现静态美的,如《戏题盘石》:“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盘石临着泉水,杨柳拂动酒杯,款款轻风送花而来。从诗中我们可知泉水是平静与清澈的,诗人以风与柳之轻盈拂动来衬托泉之静谧,营造了一种超然的境界。《游悟真寺》则体现出了泉的动态美,诗曰:“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这句诗写出了山泉危临巨石,高空飞洒的情境。还有如“瀑泉”、“飞泉”等的描写同样体现出了泉水的动态美。如《送李太守赴上洛》中的“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也描绘出了泉水从天而下的飞洒情状,画面感很强,把泉的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综上,不论泉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泉意象的声音美
王维诗在声与画的结合上很出色。除了画面美之外,诗中的声音美也能使意境陡增。声音是自然界生动灵秀的外在表现,在诗中加入声音,尤其是在描绘静态的大自然时加入动态的音响,可使原来静谧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王维在描写泉意象时就融入了大量的声音描写。对大自然中秋泉、流泉声响的准确捕捉和精妙描写,为他的山水田园图画配上了美妙的音乐。《史鉴类编》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之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他通过以有声衬无声的方法,使诗歌产生悠扬的禅韵,生趣盎然,启人心智”。如《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诗人通过动静对比,以幽谷的静谧来突出泉水的声响,不仅画面生动,而且融声入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本来是单纯的泉声,但在整个诗境中因景物的对比与烘托,被镀上了一层美的色彩,这样既给全诗增加一层意境,也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三)泉意象的意境美
李泽厚说:“禅宗非常喜欢讲大自然,喜欢与自然打交道。它所追求的那种淡远心境和瞬刻永恒,经常假借大自然来使人感受或领悟。”佛家感悟客观世界,同时也强调心灵的自由。受佛教影响,王维诗歌多醉心于映射其心灵性情的幽寂意趣,因此,其多数涉及泉意象的诗歌多表现出淡泊纯美的境界。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灵的自然经雨的洗礼后,显得更加明净秀丽,明月照射幽静的松林,清泉在岩石上淙淙地流动,仿佛使人置于诗境之中。而一静一动,更加彰显自然界的静谧。“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喧闹的动态之美更映衬了“清泉”之静,以动衬静,两者相映成趣,如此静谧的自然景观,正是一种禅意诗情的意境。
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借此表现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营造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二、泉意象的生成原由
王维诗歌中的泉意象体现了强烈的生命律动,蕴涵着丰富的隐逸心境和佛禅情趣。④这种心境与情趣首先源于他在仕途上的失意苦闷。王维在政治上屡遭失败后,便退隐山林,反映在意象上便是倾向于像泉水这样体现清幽意境与淡泊思想的物象。其次,这也得益于他在艺术上的继承创新。王维不但借鉴陶渊明诗的自然浑成,也承袭谢灵运诗的细丽精工。他不仅是在有意识地创作山水田园诗歌,而且也是在用心灵创造一个人格化的自然界。
王维诗歌中出现如此多的泉意象,最根本的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自小便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接触佛教,以后又受社会风气的熏染,这使他的诗歌不免打上佛学的烙印。在禅宗思想的指导下,他一方面做官,一方面修炼,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王维所追寻的那颗宁静淡泊的“净心”,使他摆脱了尘世之累,审美取向也趋于宁静淡泊。他写诗不再以客观摹写大自然的山水景物为目的,而是为了突出他所追求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静谧境界。不管是泉形,还是泉声、泉境,不但入眼,也入耳、入心。王维的冲淡心情已经达到了忘我的程度。诗人所希望的是忘掉官场的挫折、命运的坎坷、人世的烦恼;他所向往的是悠然自得、安谧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他把自己悄悄地遮蔽在大自然的背后,让大自然成为他心灵的避难所和栖息地。
三、泉意象的审美品格
王维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诗中有画,更包含着一种哲理。朱光潜说:“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并且成就最大的要数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这说明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佛教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其诗歌作品中的泉意象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特征。
(一)禅意决定审美取向
王维崇尚自然美,追求心灵的恬淡、宁静,这是他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的有效方式,但并不一定说明他内心孤独冷寂。首先,王维在佛理的启迪下有意识地将自己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以一种寂静达观的心态观察自然。其次,王维所偏爱的“清泉”意象本身就带有高雅脱俗、冲淡平和的情趣。例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人在一种幽远淡泊的境界中让人参悟生命的真谛。王维的诗歌从禅宗那里获得审美的神韵,用精致典雅的手法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其艺术表现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对后世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提供了一个具有艺术价值的审美参照。
(二)禅意生发出诗意
王维个人思想的蜕变与社会风气的转化促使他以参禅诵禅、探究佛理为事,也促使他到林泉中寻找精神寄托。“禅定后瞬间的顿悟使自己也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达到物我相融的意境。”他对佛教的信仰日益深化,使他在诗歌创作中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自然的,其诗歌中的泉意象也融入“禅法”,使“禅与诗相融想通”⑦,借禅意来表现静谧的诗境,以使其诗作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