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的最后深意

2018-07-16汪曾祺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汪曾祺《受戒》的最后深意是什么?

  《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的一个纯粹文人”。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刚看到小说题目《受戒》时,第一反应是,这应该写的是个规规矩矩接受戒律的俗家弟子的故事,然而,读后大吃一惊。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的清清爽爽,懵懵懂懂的爱情,文中没什么特殊的故事情节,只是诗意的平铺直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子西走英子的初恋被作者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初读这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令我大吃一惊,里面和尚们做的那些事让我难以接受:二师傅仁海娶了妻子,还公然带到寺庙居住、三师傅因为有飞铙的绝技,相好的既然还不止一个、就连最资深的老方丈也在寺庙里藏了一个19岁小老婆、在寺庙里还可以喝酒、杀生,做法事赚钱、小和尚明海也和小英子有恋情……所有这一切佛家所禁忌的条例,他们都一条不漏的全犯了,这是对佛家的蔑视侮辱。但在最后读完整篇小说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汪曾祺曾说:《受戒》我写的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小英子和明海的恋情不是yin乱,不是犯戒,寺庙里的所有他的前辈和尚师傅都在做这样的事,他们两恋情的诞生也就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17岁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懵懂向往的年龄,难怪明海在看到小英子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洁美好的。他始终都是在等待和接受初恋的到来,他坚信自己对小英子的爱和小英子对自己的爱,于是,在他等到暴风雨来临之时他大声说出来自己的爱,不过这样做也是在小英子的鼓动下才做出的决定,这次勇气战胜了怯懦,佛教中人也有的人性让他勇敢迈出这一步寻求自己的爱情幸福。他获得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

  《受戒》表面上是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实际上也是主人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文中营造的是一种“桃花源”似的自然纯朴理想生活,在这个田园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即使是和尚也可以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恋爱、结婚、杀生。在荸荠庵里,这些人虽都是凡夫俗子,,却没有任何奸诈、狡猾,众多人物之间的朴素自然的爱意组成了洋溢着生活快乐的生存空间。

  在作者的笔下,明海是聪明的、善良、纯洁的,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他们之间朦胧的异性感情,呈现出浪漫、纯洁的色彩,在他们人生中演奏着一曲美妙的旋律。这种情感发自还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童心,在一个与外世隔绝的理想环境,纯真、善良的两颗童心甜蜜的交织在一起。这个还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童心也就是这个“桃花园”的象征,比如:明海受戒后,小英子接他回来时问他“我给你做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先是大声,然后小声说,要——!”英子把船划进芦苇荡,接着这样描写:

  “芦花才吐新惠。紫灰色的芦惠,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滑的,象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象一支支的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文字,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花,惊起一只水鸟,扑鲁鲁鲁地飞走了”。

  作者在文中营造的一种轻松、活泼、让人赏心悦目的情感基调,是和他幽默清丽的语言风格是分不开的,他用一些不以为然的笔调来叙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给人的心理和视觉都是一种全新的不大不小的冲突,让这篇皈依美的文字从头到脚都充满迷人的气质,它的存在不可多得也不完全脱于现实,像没有沾染烟尘的野外的风。

  人对于爱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他不会因任何环境的束缚而消逝,相反的,只要一点真情的触动,这种人性便会蓬勃的苏醒,无论是未受禁锢的俗人还是出家的佛教中人,都拥有最原始的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人正是由于认识到了爱和被爱的美好,才能让自己和别人的世界亮丽多彩起来,相反的,若对人对事只有抱怨,他的世界将会是一片漆黑。

  人性的善是世间最美的音符,是世间生命的精髓,这种美没有国界,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男女、平凡人和佛家弟子的限制,是人就会对生活有需求,对世俗有渴望。《受戒》中的荒唐故事是美,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

上一篇:汪曾祺受戒原文欣赏下一篇:汪曾祺《受戒》最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