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人亦是渡己

2020-04-24文学体裁

  《渡人亦是渡己》通过对于《摆渡人》的剖析,从而上升到对人类终极命题的思考和认同,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这是英国女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名作《摆渡人》封面宣传中页上的文字,只是一瞥,“灵魂”、“摆渡人”几个字即直戳我的眼球,就这样,这部“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心灵治愈小说”,“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人性救赎之作”,走入了我心。

  犹记得小时候,夏日的夜晚,一家老老小小都在坝子里乘凉,这时老人们总会讲一些老故事,主角不是天上的神仙就是阴曹地府里的鬼。而每遇到小孩子受到惊吓魂不守舍,老人们又总会说“娃儿的魂魄丢了”,爹啊娘啊的得在孩子受惊吓的地方,一声接一声地大声呼唤孩子的名字,一路把孩子的“魂魄”引回家来。等长大了,学了科学知识,知道这些都是封建迷信,世间根本没有鬼神,人也没有魂魄之说。

  然而,在宗教信仰人士那里,还是笃信人是有灵魂的。以前,人断了那口气,就说那人死了;后来,科学的论证给死亡下了精确定义,只有脑死亡的人才能判断为生命的终结;到了宗教人士那里,生命的消亡则又是另一种情况,肉体死了,肉体上附着的灵魂也死了,这才是生命的消逝。

  那么,假设人真的有灵魂。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循着宗教人士的思路,想象一下人的肉体死亡之后,灵魂又是如何皈依的呢?

  在过去的认知里,人死亡后的归宿无非就是天堂和地狱。天堂界定在我们头顶的天上,光明美好,好人上天堂,俗称“升天”,是以飞翔的姿态上去的;地狱在我们脚下大地的深处,阴暗诡异,坏人下地狱,俗称“堕入十八层地狱”,是以下坠的姿势沉沦下去的。关于堕入地狱的情状,人们有过种种设想,阎罗、判官、黑白无常等应运而生,又有什么忘川河、奈何桥、孟婆汤,还有恐怖的拔舌、剥皮、挫骨、入舂臼、下油锅等,无非是教导人不要做坏事落得坏下场。但是,人死后又是怎样飞上天堂的呢?沿途又经历一些什么?倒是很少有细节流传。

  抛开迷信不谈,人总有好奇心,作家也不例外。我国青年作家余华就曾在长篇小说《第七天》里,借杨飞在死去七天里的所见所闻,影射了残酷的现实和人性的丑恶。那么,克莱儿·麦克福尔又是怎样来想象这个灵魂的归宿地的呢?又是怎样来设计灵魂离开肉体后抵达最终归宿地的过程的呢?

  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故事其实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与母亲无话可说,关系紧张;在学校老是受到老师的轻视,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又因为父母离异转学远走他乡。生活中尽是负面因素的她决定坐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亲生父亲。然而,火车在隧道里碰到了交通事故,她成了唯一罹难的人。她的肉体留在了火车上,灵魂从隧道出来,碰上一个在那里等待她的男孩崔斯坦。崔斯坦的职务是摆渡人,“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而在灵魂抵达要去的地方之前,“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才能到达那个叫家也就是天堂的地方。于是,迪伦的灵魂与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踏上了荒原,经历了艰难险阻之后,崔斯坦终于将迪伦的灵魂送到了天堂与荒原的交界线。迪伦的灵魂到了天堂之后,发现天堂没有崔斯坦,而她在荒原的相处中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不能没有崔斯坦,所以她毅然决然地返回荒原,克服重重困难后寻找到了崔斯坦,并引领崔斯坦重返了人间。

  说穿了,故事讲的就是迪伦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引领迪伦的灵魂穿过荒原到达了天堂,然后,迪伦的灵魂又从天堂返回荒原,引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走到荒原的另一个尽头,一起回到了人间。归根结底,也就是灵魂摆渡人渡灵魂,又被灵魂渡;灵魂被灵魂摆渡人渡,又渡灵魂摆渡人——从渡人到被渡,从被渡到渡人,不就等同于渡人又渡己么?

  法国诗人儒贝尔说:“想象是灵魂的眼睛。”乘着想象的翅膀,克莱儿·麦克福尔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灵魂脱离肉体到抵达天堂这个时间段里的虚拟空间世界——荒原,并且告诉我们:“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的”。荒原这个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当你生气的时候,这里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片漆黑。你的心里越阴郁,夜晚也就越黑暗。”

  换句话说,荒原是灵魂在现实世界遭遇和情绪的折射。在现实世界里,迪伦是没有父爱又缺乏母爱和友谊的孩子,她真实的内心总是被母亲武断地忽略,被老师无情地践踏,被同学粗暴地蹂躏,她是那样孤单,那样柔弱,那样需要人呵护和关爱。

  然而,一朵含苞的花儿还没开放呢,外面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有好多好多没有经历呢,最起码还没跟亲生父亲见上面呢,迪伦猝不及防地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任谁也心不甘情不愿啊。于是,在她灵魂的荒原里,有陡峭破碎的高山,幽深恐怖的峡谷,泥泞危险的沼泽,暗潮汹涌的黑湖,漫山遍野的杂草,时不时飘过来遮挡阳光的阴云,太阳也时不时地快速落山……

  “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有你们的需要。”于孤立无援的迪伦来说,不管是活着的她,还是死去的只剩灵魂的她,都迫切需要一个人温暖她,宽慰她,引导她。那个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崔斯坦,迪伦的灵魂摆渡人,坐在隧道出口的山坡上,静静地等着她。最让人心暖的是,灵魂摆渡人都是“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作为等候摆渡迪伦灵魂的崔斯坦,以俊朗的男孩外形出现在了迪伦灵魂的面前,“浅黄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皮肤黝黑,鼻子上有一排雀斑”,“最多比她大一岁,穿着牛仔裤和跑鞋,一件看起来很温暖的深蓝色套衫,上面用橘红色花体字印着‘Broncos’(野马)”。年龄的相近,一下子就拉近了灵魂与灵魂摆渡人之间的差距,也为后面爱的衍生作了铺垫,成为情节后续发展的推手。

  我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想而知,对于死亡我们有多么恐惧,又有多么不愿意接受。对于花季少女迪伦来说,死亡更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是,在克莱儿·麦克福尔的笔下,迪伦的灵魂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也可能正是她的与众不同,最后产生了奇迹。

上一篇:庚口先生散文下一篇:风铃情渡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