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席慕容鉴赏

2018-07-16席慕容

  席慕容乡愁诗歌的特殊性 ,在于诗人心中特有的来自原始初民的民族深层心理积淀 ,她把乡愁放到了内蒙古草原 ,她的真正的故乡。下面为大家分享乡愁席慕容的赏析,欢迎欣赏!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後

  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鉴赏: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乡愁》《狂风沙》……22日晚的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里,诗人席慕容一首首诵读自己关于故乡的作品,时而哽咽。

  这场以“诗歌中的乡愁”为名的“文人沙龙”,是她参加本届香港书展以来,第二次当众朗诵诗歌。对于诗歌写作,她认为,诗是有生命的,有时靠外貌,有时靠内心,有时则靠着笨拙的渴望。

  作为席慕容多年诗歌创作的核心意象,“乡愁”更被频频提起。1943年出生于重庆的席慕容祖籍内蒙古,父母皆为蒙古族,草原文化对其写作和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沙龙现场,她展示着自己拍摄的一张张照片,从草原上的牧羊人和湿地,到草原沙漠中的湖泊,席慕容说,草原是我的故乡。

  “我父亲不舍得回来,而我没有对草原的记忆。”席慕容回忆说,“所以我就回来帮父亲看。”46岁之前,她从未到过蒙古高原,而现在,她希望自己可以冬天时在台湾,夏天时回到故乡。

  谈到儿女是否能明白自己的乡愁时,席慕容记得,此前完全不理解她情绪的女儿,在留学时听到蒙古音乐的唱片,会突然懂得妈妈为什么会流泪,“歌里的孤独和寂寞她明白了”。

  “生命在成长,有一个时间,故乡会来找他。”席慕容说。

上一篇:乡愁课文席慕容下一篇:席慕容乡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