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教案

2020-04-25席慕容

  《雨后》是席慕容的一篇现代诗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雨后》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后》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形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线索,置身诗境,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情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3、仿写训练,训练学生学习诗歌意象递进式组合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

  教学方法

  1、加强诵读——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形象,初步感知作者的感情

  2、问题引导——分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较阅读,理解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3、仿写巩固——探究规律,训练学生对诗歌意象递进式组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文

  播放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引入作者席慕蓉生平介绍。学生展示个人预习成果,并相互补充。

  二、诵读感悟,赏景物之美

  1、初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学生提出学习障碍,疏通文字(教师指导泥淖、滂沱的读音和含义)。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小组推荐优秀代表示范朗读;教师点评、指导、范读。

  2、再读——读懂意思。学生自由朗读,简要概括从诗歌中读到的内容,同桌间相互交流,并分组推荐代表展示成果。

  3、三读——熟读成诵,吸收精华。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梳理诗歌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感受诗歌景物之美。

  三、诵读鉴赏,品情感之美

  四读——读出感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对诗中诗人形象的`认识,相互评价补充。

  五读——品味感情,联系自己人生经历,同桌之间说点自己的触动,并作出相应评价;小组推荐优秀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再评价。

  四、诵读玩味,悟哲理之美

  多媒体展示冰心作品《谈生命》(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过程、意义、存在的价值等本诗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仿写巩固,训练思维力

  1、探究规律。引导学生通过仿写,进一步探究诗歌意象组合的两种方式,并列式——再次关照《谈生命》(“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即为平行的并列式意象);递进式——本诗:第一节问题假设——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第二节结论答案——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2、体验快乐。学生当堂完成对本诗的仿写练习,两节十三行。要点指导:仿写,保留的是格式,更换的是内容。教师参与其中。完成后,朗读交流,生生——师生,相互评价。

  六、课堂小结,画龙需点睛

  本诗其实有两条线,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或者说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它要阐述的道理或要抒发的感情就是,物质或现实的人生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泥淖),我们会有遗憾甚至伤痛(泪);精神或理想的目标是,只要我们抱定“搜寻——盼望——等待”的态度,最终就会经历像“云彩”化为“雨”,“雨”能汇成“河流”(“生命”)的生命历程,经过磨难的洗涤冲涮,从而“洁净”我们的“心灵”,也就是现实和理想达到完美的结合,于是实现了诗人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诗”(意)的人生。

  板书设计(课堂上生成)

  泥淖(云彩)→泪(雨)→生命(河流)→心灵(诗)

  搜寻→ 盼望→ 等待→ 洁净

  拓展阅读:《雨后》

  席慕容

  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

  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 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加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

  到了最后 终于都会汇成河流

【《雨后》 教案】相关文章:

1.席慕容《雨后》教案

2.席慕容《雨后》获奖教案

3.席慕容《雨后》优秀教案

4.《雨后》课文原文

5.课文原文《雨后》

6.冰心《雨后》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7.饮湖上初晴雨后教案设计参考

8.冰心《雨后》教案(冀教版二上)

上一篇:性启蒙教育雨后的故事下一篇:《雨后》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