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
引言:《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剪梅》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预习案】
李清照(1084-1155),( )代著名女词人,号( ),今山东 ( )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 )的学生,其夫( )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 ),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 )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 )”。
【探究案】
(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2)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训练案】
比较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与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
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 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
(2) 这两首词尾句都是备受称赞的名句,它们在表达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作具体分析。
《一剪梅》阅读训练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宇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1)这两首词都运用了情景相融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意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李词中“红藕香残”写自然之景,“玉簟秋”写内心凄凉、孤独的情感,首句就把环境气氛和作者内心情感融合起来写,显示了全词的感情色彩。“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想像之景,表达词人相思之情。下片首句写花落水流之景,即景抒情,然后引出作者直抒胸臆的独白,表达作者与丈夫离别后的相思之苦。蒋词上片白描写景,描绘“舟过吴江”的情景,景中带情。“舟摇”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动,写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帘招”描写出江边酒楼上悬挂的酒帘正迎风飘摆,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消愁的心理。船经过秋娘渡口和泰娘桥,风吹雨急,促人产生联想,作者急欲思归的感情更为浓烈。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末句“红厂樱桃,绿厂芭蕉”不仅是写景,也抒发了对年华消逝的感叹。(意对即可)
(2)李词中的“闲愁”是写作者的相思之苦和离愁之深,作者由自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和离愁不是单方面的,彼此都在思念对方,表达了词人与丈夫离别后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而蒋词中的“春愁”有两层含意:其一,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而急欲思归的迫切心情;其二,抒发了光阴似水的人生感慨。第二层含意是第一层含意的深化。(意对即可)
【《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相关文章:
1.《一剪梅》导学案
8.《一剪梅》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