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小编收集了圆明园的毁灭课后总结,欢迎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总结【一】
9月26日下午我有幸与全乡的语文教师一起聆听了李莎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特别是课后李玉峰老师的评课,让我收获颇丰,感慨颇多……
李老师虽然初次来我镇授课,但是却表现出了他的亲和力。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讲课前,他用缓慢而有温柔的声音,认真而又诚恳的态度,与5年级的学生交流互动,增进了解,融释陌生,消除隔阂,为这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师生互动性强,学生参与率高。理想的课堂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李老师尤其在突破重难点时,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提供学生主动探索之间求得一种完美的平衡,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尊重学生差异,及时走进学生中间,恰如其分地启发、指导、点拨,留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的自主发展达到最优化,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李老师很注重细节。特别是开始的“估量”的读音,不是ɡu liànɡ ,而是ɡu liánɡ 并且强调了书写质量,读、思、写有效结合。
李玉峰老师的评课,主要围绕《怎样来看一节课》这个主题进行了评议。他让我们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应怎样确定?二是关于学生自学问题。特别是三维目标的确立,李玉峰老师抓住了课上出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说李莎老师确立学生获取知识的目标,没有过程与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都达不到李玉峰老师的要求,那我们的课更相差甚远。
我想,我们老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是让课堂教学更优质,我们通过走进名师专家讲堂,一起研究课堂,激活思维,在思维的碰撞中去整合思维,优化思维,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对知识的构建,希望能给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上靓丽的底色,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总结【二】
今天上午讲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学习完第5自然段后,学生纷纷表示对英法联军的愤怒恨,与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节教学课,针对我班学生朗读平读,唱读的不良习惯。我注重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找出重音、停顿、快慢与情感的变化。并亲自示范朗读,使学生较快地了解到朗读中如何将情感的渗透与读的技巧相糅合,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并在教学中,注意教师引导语言的风趣与形象,使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听得入耳,形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总结】相关文章:
2.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4.圆明园毁灭资料
5.圆明园的毁灭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