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余秋雨的文章不多,但他的文章总是能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你能从他的创作路程中明白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让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文弱的读书人有那么大的毅力和勇气走完那么多路程,每次在一个驿站驻足,面对那千年留下的碎片或万古不变的风景,胸中的沟壑与眼前的山河交相融汇,文章里便呈现出一幅人文景观图,历史散发的阵阵暗香与现代文人的怀古忧思缠绵交织,辗转缠绵。
《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洞庭一角》、《西湖梦》等等,乍一听,像是旅游介绍,其实作者揭开的是一页页华夏文明的精华,当他触摸着那斑驳的塔壁或古老的城墙,耳听到汩汩清溪欢快地奔涌或湖畔的潮浪击岸的声响;嗅到塞外风尘仆仆的气息或是江南秀雅的幽香时,我也跟着他的文思一起畅想,天马行空。
余秋雨,这个长相平平,看来很可亲的一位上海教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也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中年男人。其实,他文章中更感动我的是那份自然而然的人文关怀,他有篇文章《信客》,读过之后,真的让人感触良深,深沉的人生感悟融入活泼的生活场景中,举重若轻了,有了这么踏实的情感实在,于是就有了《一个王朝的背影》、《苏东坡突围》、《上海人》、《遥远的绝响》里那中正踏实的理性态度和温和沉静的气质,从字里行间中,我似乎可以看到余秋雨转身给凡间世界以无比怜惘的一眼含着泪。
有许多人抨击余秋雨的文章,我觉得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余秋雨是个儒者,慈悲心肠,积极入世,文采飞扬但不矫情,尽着一个文人的本份,是难得的为许多文化现象正名甚至立传的打造人,他的文章让我们永远记着历史上的光明和黑暗,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