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朗诵几全诗解读

2018-07-17雨巷

  引导语:《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这首诗应该怎么朗诵才符合全诗的格调呢?

  雨巷朗诵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解读:【第一部分是诗歌的第1节,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这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读的时候,“希望逢着”重读,开篇电梯,“悠长、悠长”“寂寥””愁怨“用延长音,营造那种凄清而优美的意境。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解读:【第二部为诗歌的第2、3、4、5、6节,写了理想的美好、到来、离去、破灭的过程。朗读时,语气舒缓,节奏起伏不大,多用气声和虚声,营造那种朦胧而迷茫的意境。2节三个比喻读稍快、稍轻,最后两句稍慢,稍重。3节两个“像我一样”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读得读,“冷漠,凄清,又惆怅”一词一顿,读出迷茫的语气。4节两个“太息”,读时带着叹气的语调,“像梦一般地”,后面一个读的比前一个轻,“凄婉迷茫”气声拉长,营造那种朦胧的意境。5节前3句由远而近,声音变大,变高后3句由近及远,声音变小,变低,从而营造出空间的转换。5节写了理想破灭后的心情,是全诗感情最消沉的一节。读时,应气息下沉,读出十分凄婉的语气。】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解读:【 第三部分为诗歌的第6节,揭示。主题,作者虽然对理想感到迷茫,但还是充满朦胧的希望。“希望飘过”呼应第一节的“希望逢着”应稍重读。】

  《雨巷》的作者戴望舒是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中的翘楚,而雨巷一诗是他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此类诗歌多用含蓄的暗示注重于情感的表现。

上一篇:《雨巷》中英文对比下一篇:《雨巷》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