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斗的故事

2020-04-23寓言

  龙虎斗是戏剧龙虎斗。清代花部乱弹作品。又名《下河东》、《白龙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龙虎斗的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泰山东麓,莱芜境内,在万福山脉的西部,突起一座小山头。南北走向,长约二公里。山峰绵延起伏,其型酷似蛟龙。故名龙山。汶水支流之一的孝义河就发源于此山。

  明朝洪武年间,山东发生瘟疫,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控制疫情。十人中有八九人死于瘟疫,很多地方成了无人区。土地大面积荒芜。鉴于这种情况,明朝政府决定从山西洪洞、冀洲的枣强移民,到山东开发荒地,恢复生产。

  一伙移民经过千辛万苦,来到莱芜,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就在此地定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眼见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却不料天不作美,几场暴雨下来。孝义河水暴涨,冲垮了河堤,淹没了农田,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只有望水兴叹。这时,有一个南方的风水先生路经此地,就出了个主意,说洪水泛滥是龙山的蛟龙在作怪,只有困住蛟龙,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就把周围的四个村子改名为东、西、南、马四龙固,以此固住蛟龙。

  却说孝义河下游,有一座小山。因山上有一座元代宝塔,故名塔子岭。在岭北崖石壁之下,有一块形状酷似老虎的巨石,尾东首西,却回头面向东北,窥视着龙山方向的蛟龙,当地人都叫它回头石虎。石虎的右腿伸至孝义河内,挡住北来河水,不让南流。只逼得河水绕了一百八十度的弯,奔向大汶口。

  虽然有了四个龙固,也没有固住蛟龙。每逢雨汛季节,蛟龙发威,乌云遮天,雷电交织,风雨大作,水天沦为一体

  洪水暴涨,欲将石虎淹死。石虎不甘心失败,奋起抵抗,惹得龙颜大怒,腾空下击。石虎呼啸突起,拼死迎战。这一场龙虎之斗,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此时雨如倾盆,水似翻江。洪水逆流,高低落差达几十米。河堤决口,墙倒屋塌。田禾被水淹沙压,人们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石虎水患,危害了人民,激怒了苍天,据文献记载,明朝天启五年,即1619年正午,天降大雨,空中一声炸雷,惊天动地。石虎应声到入河中,顺流而下。从此结束了龙虎争斗,没有了决口水患。

  一九五八年,莱芜县政府抽调三千多名民工,在孝义河上游修建水库。在库底加深时,挖到一股泉水。一时喷涌飞溅,如龙口吐水,不几时,水库便满,不落不溢。所以也叫龙口水库

  现在,没有了水患,人民安居乐业。水库成了旅游区,周围的四个村也把龙固改为龙崮。以示对苍天和政府的感谢!

  拓展知识:《龙虎斗》戏本

  写宋朝初年,因刘钧割据河东,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以欧阳方挂帅,呼延寿廷为先锋,二人夙有嫌隙。呼延寿廷在阵前勇创刘钧,并发现元帅欧阳方通敌事实。欧阳方先发制人,蒙蔽赵匡胤。反诬呼延寿廷造反,杀人灭口。赵匡胤因此被困河东。呼延寿廷有子呼延赞,天生喑哑,梦中得神灵治愈,并授以鞭法。呼延赞遂招兵买马,随母统兵至河东,攻克白龙关,一战而诛刘钧,并直逼御营,必欲鞭杀赵匡胤,以报父仇。由于呼延寿廷鬼魂出现,说明自己是被欧阳方杀害,呼延赞方才罢手。全剧以擒杀欧阳方作结。此剧故事在明代的通俗演义《北宋志传》中已见记载,清代《呼家将》中尤为详尽。在民间流传的戏曲、曲艺作品中,“呼家将”与“杨家将”并称,广为传流。《龙虎斗》表现的是地方戏曲中习见的忠斗争的主题。作品赞颂呼延寿廷一门忠勇,对他们惨遭谗害的悲剧,寄予了深厚的同情,并控诉和抨击了欧阳方擅权卖国的罪行,“擅斩”一场对其狰狞面目刻画尤为突出。剧本着重表现呼延赞对宋朝皇帝赵匡胤的斗争(所谓“龙虎斗”)。呼延赞不肯接受封赏,也不要“平分江山”,只求复仇,反抗性格非常强烈。君臣最后虽然和解,全剧的批判锋芒仍是相当尖锐的。余治《得一录·翼化堂条约》中写到:戏曲中“称兵劫君等剧,人主偶信谗言,屈杀臣下,动辄招集草寇,围困皇城,倒戈内向,必欲逼胁其君,戮其仇怨之人以泄其忿者。此等戏文,以之演于宫闱进献之地,借以讽人主,亦无不可,草野间演之,则君威替而乱端从此起矣”。《龙虎斗》表现的思想内容是被封建士大夫视为异端的。《龙虎斗》在梆子腔系、皮簧腔系的地方戏曲剧种中流传甚广。鲁迅《阿 Q正传》中引用过绍兴乱弹(绍剧)《龙虎斗》中赵匡胤唱词“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呼延赞唱词“手执钢鞭将你打”。从前,这出戏在绍兴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农民称之为《哑子开口龙虎斗》。1956年秋,浙江省绍剧团整理演出,整理本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浙江卷》(1959)。

上一篇:儿童故事狼与虎下一篇:关于河马的翻斗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