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贤张九龄的故事

2020-04-25张九龄

  张九龄为人正直、贤良、敢言,从不阿谀逢迎。以下是几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开凿梅岭

  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交界之处,万山群列,逶迤起伏,其中有一座巍巍峻岭,叫做梅岭,也称大庾岭。秦皇汉武时期,为了开疆拓土的军事需要,朝廷曾在梅岭山中开辟一条山路。但是,小路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加上多年失修,早已变得面目全非。肩挑背负的山民猎户,步履艰难。特别是那里地处僻静,远离村庄,强人经常占山为王,拦路打劫。因而,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或旅客行商,都必须结伴走岗。否则,连生命财产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唐玄宗开元四年,张九龄向圣上请长假回乡探视年迈病重的母亲,他带了家院张忠和若干军士骑着快马,途径梅岭。他忆起青少年时代赴京参加殿试曾经过梅岭,接昭入朝做官也途径过梅岭,亲眼看到古道上有峭壁,下有深渊,也亲耳听到古道常有人畜伤亡之祸发生,且常有强人劫掠。因此,张九龄心中早就萌发了重修梅岭古道的念头。这次他回到家乡,与病情有所好转的母亲谈及此事,母亲十分高兴地说:“修路架桥,功德无量,为母也曾听说梅岭古道非常艰险,来往不便,早就应该重修。儿啊,你做了官就要为民做好事,不要犹豫。”张九龄的二弟张九皋和三弟张九章,在外地做官,这次也是请假回乡侍奉母亲,听了张九龄要重修梅岭古道的打算,也十分高兴地说:“大哥要重修梅岭古道,这是利国为民的大好事,照顾母亲自有我等分担,大哥只管放心修路便了。”

  于是,张九龄在家休假期间,向唐玄宗呈上了开凿梅岭新路的奏折,并派家院张忠和军士将奏折飞骑送往长安。唐玄宗看过奏折之后,大加赞许,朝中文武百官听后也积极支持,认为张九龄此举利国利民,值得表彰。唐玄宗批准了奏折,诏命张九龄开凿梅岭新路,并派一支戍边的官兵速往韶州,听从张九龄调拨使用。

  张九龄接到唐玄宗批准重修梅岭古道圣旨后,向韶州刺史、虔州地方官吏韦璩等及乡绅父老通报了情况,号召大家同心协力,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然后,张九龄一边派人张贴开凿梅岭新路、迁坟和招募民工之类的安民告示,一边带领地方官吏攀山越岭,勘测地形,规划线路,作好开工的一切准备。

  开元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张九龄按照当地风俗举行异常隆重热烈的开工典礼和祭祀仪式。司仪高声唱读张九龄亲自撰写的祭文。张九龄主持开工典礼,与地方官吏、父老乡绅行礼如仪;修路大旗和标志族姓的旌旗如海,迎风招展;礼炮齐鸣,声震天地;龙腾狮舞,万众欢呼。典礼完毕,工地上万千民众和朝廷派来的军士立即开展了劳动竞赛,紧张而有序。张九龄与地方官吏一起,到各地视察工地,慰问民工,间或请教能工巧匠,推广经验。有时直接和随从及军士一起劳动。有一次,张九龄来到一处打石场,还向石匠介绍北方父老采用“火攻堰取”的方法,事半功倍。这种方法,就是在石板上架起柴火燃烧,火熄灭后再用铁锤打石,巨石就容易爆裂破碎,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战,大庾岭新路终于被开凿成功。这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南北物资的交流,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均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韶州、虔州两地百姓为了答谢张九龄为民办实事的功劳,特地送了一把“万人伞”给张九龄。张九龄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表奏朝廷。这时,张九龄回乡侍奉母亲的假期未满,唐玄宗也正在东都洛阳巡视。但是,唐玄宗听说张九龄重修大庾岭新路大功告成,又看了张九龄写的《开凿大庾岭路序》之后,不禁大喜过望,这时也不顾张九龄还在休假,便迫不及待下诏命张九龄即速重整行装,自韶州赶赴东都洛阳,随驾还京。回到京都长安之后,张九龄即被提拔为左补阙(正宰相)了。

  张公口案

  唐开元十三年冬,张九龄因进谏唐玄宗泰山封禅不可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引起唐玄宗的不满;后来又在用人方面多次与唐玄宗产生不同意见,加深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加上大奸臣李林甫的挑拨离间,开元十五年三月,张九龄终于被免去丞相职务,贬为洪州刺史。

  张九龄是勤政为民的清官,一到洪州,他便与随从一起深入乡村体察民情,关心民瘼,同时夜以继日地清理积案。他还在狱吏陪同下,亲自巡视牢房。有一次,张九龄来到死囚牢里,看到牢内关押着一位披枷带锁的老人。老人一见张九龄,知道是一位新来的大官,连忙跪地呼喊:“大人,冤枉啊!”

  张九龄停步问狱吏:“老人姓甚名谁?犯了什么案子?”

  狱吏连忙回答:“老人名叫王福祥,原是饭店掌柜,犯了杀人死罪……”

  张九龄心中一怔:“王福祥?哦,昨晚我看过他的案卷,发现不少疑点,莫非确有冤情?”

  狱吏低声说道:“大人,此案是有一些不明不白。不过,此案经过三推六问,省台批复,已成铁案呀!”

  张九龄严肃地说:“如果确有冤情,就是圣上批复也要刀下留人,岂可滥杀无辜?”

  原来,事情发生在两年多前,外地迁来的王福祥在洪州府前街口开了一间小饭馆,生意还算不错。楼上,女儿小翠殷勤地为顾客上茶端饭,忙个不停;女婿赵虎在楼下厨房烧火炒菜,满头冒汗。小翠生了个男孩,已满四岁,名叫阿贵,常在厨房里自个儿玩耍。王福祥坐在门口的柜台前,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拨拉算盘记帐。有一天,饭馆进来一名恶少,恶少后面跟随着四、五个如狼似虎的家丁。恶少名叫花小龙,外号花太岁,是远近闻名的恶棍。平日饮酒作乐,为非作歹,糟蹋了不少良家妇女。他看中了小翠的美色,几次三番前来饭馆调戏小翠。小翠软硬不吃,加上恶少摄于赵虎的勇武,不敢造次。但他很不甘心,非把小翠弄到手不可。这回恶少又带来几个家丁充当打手,决定强抢小翠。小翠一见恶少,欲下楼躲避,但此时楼梯口已被两个家丁拦住。花太岁洋洋得意,上前欲抱小翠,小翠急得东躲西闪,恶少满堂追逐。小翠大喊“救命呀!”这时,怕事的顾客早已纷纷走散。恶少见状,更加有恃无恐,一把抱住小翠就要非礼。赵虎闻声奔到楼上,推开拦路的家丁,从恶少手中救出小翠。恶少发声喊,众家丁把赵虎团团围住,大打出手。谁知赵虎原是打铁出身,运武有力,又当过几年前任刺史的差官,拳脚功夫实在了得。面对恶少和家丁的嚣张气焰,赵虎面不改色,一招一式直打得家丁们鬼哭狼嚎,纷纷败退。花太岁眼看众家丁渐渐不敌,忙从腰间拔出匕首,掷向赵虎。赵虎扭身一闪,匕首插进一个家丁的心窝,家丁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地毙命。花太岁一惊,从打手的胸口拔出匕首,恼羞成怒地投向小翠,赵虎见状,急忙飞身一跃,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小翠。匕首刺进赵虎的胸部,赵虎咬牙切齿重重地倒下,鲜血流了一地。小翠哀痛地扑倒赵虎身上,嚎啕痛哭。这时,王福祥也已抱着小阿贵奔上楼来。王福祥被突然飞来的横祸惊得失声痛哭:“哎呀呀,怎么会这样呀!不得了哇!”小阿贵看到爸爸倒在地上,妈妈痛哭不止,害怕得紧紧抱住王福祥:“公公,我好怕呀!”花太岁见此情景,忙命众家丁抬起毙命的家丁匆匆离去。

  过了两天,花太岁到刺史衙门告了王福祥一状,并亲自带领衙役绑走王福祥,诬告王福祥杀死了他的家丁。随后,花太岁又派家丁到福祥饭馆抢走小翠,欲强行成亲,小翠死命不从。花太岁便把小翠关进磨房日夜受苦。

  狱吏一五一十地讲了王福祥的遭遇,张九龄恼怒地说道:“真是无法无天,岂有此理!”又问:“前任刺史是怎么断案的?”

  狱吏说道:“前任刺史大人也知这是冤案,无奈花太岁是一位朝廷命官的外甥,刑部直接了断。限定秋后问斩。刺史大人无可奈何,只得有意拖延了数月,不然,王福祥老人怎能活到今天?!”

  张九龄沉吟片刻,又问:“小翠被抢,老人身陷死牢,赵虎和阿贵怎么样呢?”

  狱吏说道:“赵虎受了重伤不知是死是活,阿贵也不见踪影。刺史大人还派人找了几次,都没有下落。唉,好端端一个家庭算是家破人亡了。”狱吏说完,不自觉地用衫袖擦了擦眼泪。

  张九龄为了寻找失踪的赵虎父子俩,访遍洪州城内的打铁铺头,还在家院张忠的陪同下到城郊农村明查暗访。半个月过去,全无线索。但张九龄并不灰心。有一天黄昏,张九龄和张忠在一位老农的指点下,走到一片小树林边,在竹木掩映下出现一座茅房。茅房门口,坐着一位五、六岁的男孩正在自个儿玩耍。张九龄心中一动,朝张忠使了个眼色,二人快步朝茅房走去。小孩一见外面来了生人,赶快奔入茅房,关上大门。

  张九龄走到门口,轻敲大门。不一会儿,一个壮汉出来开门。壮汉看到来人并无恶意,忙问:“先生有事找我吗?”

  张九龄笑道:“你就是赵虎吧?总算找到你了!”

上一篇:张九龄的故事下一篇:张九龄与六祖慧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