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不仅以其清丽绵密、隽永自然的情韵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而且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彪炳于中国现代散文史。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时值大革命失败之际,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曾一度在黑暗中徘徊苦闷。朱自清先生也深恶这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一时难于解脱自我,诚如作家所言的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为了排遣胸中的苦闷,作者在一个静谧的月夜独自徘徊在这自己日日走过的荷塘上。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便向我们点明了作者此次夜游荷塘的动因──既不是闲情雅致,也非心血来潮。也就是说,作者是带着一定心情来漫游荷塘的文中的所有景物都是一种情化了的意象,不宁静这一文眼不仅给全文定以哀愁与喜悦相交织的感情基调,同时也向我们暗示了本文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变化的一种记录,作品也正是以此为线索的。由是观之,文章的整体抒情方式应是缘情写景,换言之,下文中的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旁的月色这三幅意趣相映的画面都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大写意,尽管作者也曾试图解脱自己,无奈心际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时时缠绕于片刻的喜悦之中,这种交织着的情感正是时代在作者的心灵上的折射。
无论是月色下的荷塘,还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都将荷与月作为自己所要表现和赞美的对象,旨在借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协调的苦闷心境,表达一种颇为狷介的高尚情操。荷塘上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美好,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甚或叶子底下的流水都是那样的妙不可言,然而这种飘渺、幽香的境域又离不开月色。素月淡云,微风薄雾,好一个扑朔迷离的香格里拉,然而这正是作者所刻意追寻的世外桃源。此时的荷塘、月色已不是纯客观的原始的自然景物了。不错,一切景语皆情语、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文中的光、影、色、香等意象所创造的艺术氛围,无不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那种主观世界与客观实际的撞击而嬗变的复杂的情感。这种外写景内含情的抒情方式正是寓情于景的具体内容。
尽管如此,作者的情感仍在不断地变幻,而这种变幻又是以景为契机的。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为我们描绘的仍然是一个淡雅的世界,然而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不加任何雕琢的自然之笔,完成了景与情的衔接。这一句看似平常,实乃本段的点睛之笔。面对荷塘四周的月色,身临其境的作者水到渠成地流露出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怅惘之情是理所当然的。好一个即景生情!
与此同时,作者在文中所极力描写和赞美的对象──荷与月,又正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这是因为荷出淤泥而不染,月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作者写作此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托物言志。
总之,散文中的情与景的交融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情总是景的灵魂,而景总是情的依据。朱自清学先生的《荷塘月色》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充分体现了散文情与景交融的这一原则。另外,《荷塘月色》一文之中同时运用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即景生情,托物言志四种抒情方式,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