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

2019-11-18醉翁亭记

  导语:《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主旨句: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应该说作为一方父母官的欧阳修并没有因为贬职而沉沦,而是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全心全意的为当地的百姓服务,因而使得这里的百姓安定、富足,才有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滁人游”热闹场面,为此作为一方父母官的欧阳修陶醉于此并与民共游琅岈山。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是拥有古人和今人所崇尚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因而说这篇文章寄予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对这一点的理解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认为“与民同乐”就是文章的主旨,因而认定“醉能同其乐”是主旨句,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还是应该结合写作背景的。作为一名成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的欧阳修,在被贬职后没有沉沦,而是政绩斐然,这一点当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这也是这篇文章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主要原因。然而欧阳修也是人,是一个有着正常情感的人。

  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坎坷使他内心产生抑郁和苦闷之情是人之常情,也是在所难免的。在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玡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也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很显然,他进山游赏的初衷是寄情于山水以排遣自己内心的抑郁之情,使这种感情消融于滁州秀丽的山山水水之间。所以他在文章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并在开篇便言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我认为,作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应该能够把他这种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思想感情,也就是陶醉于山水之间的快乐表现出来。另外,既是醉翁,亦应该包含饮酒之乐即——宴酣之乐。那么他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应该是很复杂的,不能用一句“醉能同其乐”便概括出全篇的主题。

  而文章中“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并没有直接言明他的乐趣是什么,我想里面应该包含他陶醉于山水借以忘忧的山水之乐,也应该有尽兴喝酒的宴酣之乐,当然更包含他的政治理想——与民同乐,所以“太守之乐其乐也”应该是文章的主旨句。

上一篇:文言文醉翁亭记翻译下一篇:七年级木兰诗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