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的教学反思和建议范文

2019-02-28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1.本课题内容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会有很大困难。因为学生缺乏粒子的观点,我们在第三单元讲解水的组成时,就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水电解的微观模拟动画以及解释图片,这个模拟动画可能会使学生从感性上认为原子是一种实心的球体。因此本节课我们仍然建议教师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通过动画让学生观看原子内部的模拟图。

  2.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上面也讲到本节课抽象内容比较多,要求学生在脑海里要建立一个立体原子的原子内部模型,因此,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原子的立体模型等。

  3.对于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及电性的关系,建议通过学生阅读原子内部的带电情况图进行自我归纳。特别是关于“原子为何不带电这个问题”可以用具体的原子进行说明,指出原子中质子所带的具体电荷、电性,及电子所带的具体电荷、电性,从而得出原子不带电的结论

  4.关于原子核体积和原子体积的相对大小,除了教材中的类比思维,还可以通过学生活动建立直观印象,如: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圈代表原子核,那么按照想想象制做原子模型,则景外边缘应该在哪里?是否超出了这张纸?是否超出课桌、教室、教学大楼、学校?

  5.让学生联系生活中、通过讨论提出“应如何使原子质量的大小表达得更方便、更直观?”的方法,然后提出化学中的方法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值的获得,可以渗透讲解化学史中对相对原于质量标准的规定的演变过程。为了建立“碳12原子的1/12”定义为标准的印象,建议直接给出数据,利用公式带入数据算出性对原子质量,最后归纳出“碳12原子的1/12对所有原子都是不变的”,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6.对比电子、质子、中子质量时,可以给出实际的数据并得出结论“一个质子质量=1832个电子质量,从而得出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中。

  7.类比、归纳是不错的方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图表,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对比电子、质子、中子质量时,可以给出实际的数据并得出结论”一个质子质量=1832个电子质量,从而得出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中。

  本节课的优点:

  1. 本教学设计运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开放性题目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这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要让学生掌握原子内部结构及微粒间的关系,我们通过数据的量化、科学的推理、真实的图像让学生认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结论需要经过推理完成。

  3.这节课充分利用图片、动画,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又通过多种表格,让学生认识微粒间的关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边学边练,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内容充实,课堂容量大,学生小测反馈情况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在细节的处理上不够果断、灵活,时间的安排还有不够合理之处。整节课的内容较简单,设计的练习题欠梯度。假如能加入英国化学家卢瑟夫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即可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提高难度,更接近中考。

上一篇: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