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和小鱼》一则寓言故事,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我教学第一课时,以下是对教学后的一些感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自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一点:
创新教育强调让学生“试一试”,鼓励开动脑筋,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拥有自学、探究的机会。在《北风和小鱼》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品词、品句、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让学生通过“呼呼的吹”、感悟北风的大和寒冷;通过“得意”感悟北风的盛气凌人;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图象,在他们脑海里就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朗读便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过来又促使学生感悟,获得思想启迪。如解释"得意"一词的意思时,我没有把字典上的意思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理解,我先引导学生读“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的句子,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得意的时候会怎么做,家长动作表示自己的心情。然后再用这样的动作加上读读北风说的话,这时学生自己边读边用动作、表情来表现“得意”,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全班学生理解“得意”,学生的知识习得过程得到了最佳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处理得欠缺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堂语言缺乏童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举足轻重。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了使用趣味性的语言,说话语速比较快不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起来比较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学生反应比较慢。
2、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过大,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教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说了什么?这个问题有点过大了,就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回答。应该使用填词的方式加以引导学生,譬如:()的北风()的小鱼,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回答。
3、教学跨度太大
学生生字词后,我马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应该是由生字词——句——段——全文。这个环节学生的反应就慢了,学生不能直接把自然段朗读出来,学生的思维更不上老师的步伐,学生显得有些被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4、驾权课堂能力还较弱
课堂能力组织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之一,我在这节课中驾权课堂能力欠佳。学生生字词时,小火车开歪,我就没有加以引导,譬如可以说:小火车脱离轨道了,我们把火车开回去吧。
5、缺少奖励机制
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中要使用一些奖励机制,利用鼓励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们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这种兴趣。这个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奖励贴花小星星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的学生的情感需要,非常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没有能很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作为新教师,我的教学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我的教学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不断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学生乐于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