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教学反思

2019-06-17教学反思

  很幸运,从年龄上来说,我赶上了一课三议的末班车,课上得虽不怎么样,可是在磨课中进行了思考,同时还得到了同事们真诚地帮助。接下来,我就一分为二说说我在这课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一、思路清晰,放手不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酷刑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编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第一次试上,我以“发愤”为线索,首先读读写发愤的句子,感受“发愤”,再探究发愤原因,然后想象怎样发愤写作,最后交代的发愤结果。第二次上课我主要抓住“为什么发愤?”“在什么情况下发愤?”“怎样发愤?”三个问题展开,比第一次少了一些重复的地方应该说两次上课思路都较清晰,可是这样的设计还不够开放,略显陈旧,也缺少了一些灵动,于是学生的思维相对受到一定的束缚,怎样设计更合理,愿与大家探讨。

  二、重朗读感悟,缺乏深层理解。

  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西汉时期,学生对当时的背景及人物不够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圈圈划划有关词语、句子,说说感受体会”和“走进人物内心,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第一次上课,学生的感受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切身的体会,读时也有些“无病呻吟”。第二次上课我对教案进行了再修改,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生活化理解,可是我对学生的朗读还缺乏具体地指导,课件制作得有些粗糙,关键处缺少一些音乐渲染,使学生感悟到的感情不能得到很好地提升,我想如果这些方面再加以改进,应该效果会好些。

  三、试图把语文较“厚”,但课堂过满。

  这篇课文语言较平淡,在教学中,为了加深理解,我在重点处提供了一些补充资料,如对“飞来横祸”“酷刑”的介绍,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史记》的资料,课堂播放有关《史记》价值的录象;对于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可是课文留给我们的画面太少了,于是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资料加以想象来写一写。可是整课安排的内容较多,如发愤的原因该略的没有略,对《史记》的介绍也完全可以放在第一课时上完,安排的不合理造成“写一写”变成了“说一说”,而且学生考虑的时间不够充裕,本来的亮点因为课堂过满,缺少取舍而没能“亮”起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多思考,多向大家请教,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上一篇:《小小的希望》教学反思下一篇:《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