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少年总编》一课时,我再次改变教法,大胆尝试了“发现法”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后,我布置了学习任务: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要求: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的多,比比谁最聪明。)这时教室里出现了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这一教学重点上来了。思考时,同学们神情专注;交流时,小组同学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畅谈时,一组高过一组。这次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也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我感到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反思: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投入了一“石”,激起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千层浪”,使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尤其是鼓励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一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发言,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无论是让学生“自我发现”,还是让他们“自学讨论”,老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创造。
总之,通过这次有益的尝试,我欣喜地发现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