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学反思范文

2019-07-24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以离奇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小姑娘如钻石般美好、闪亮的心灵,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关爱别人,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文章以水罐的变化为线索,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孝心,分水给小狗喝的善心,母亲让水给女儿喝的伟大的母爱,小姑娘最后把水让给陌生的过路人喝的爱心。随着水罐变得越来越珍贵,小姑娘的那份孝心、善心最后升华为博大无私的爱心,境界也越来越高尚。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琢磨,最后决定抓住水罐神奇变化这条明线和是孝心—善心—母爱—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理解、体验。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1、用画面呈现情境

  在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看了几幅旱灾的画面,出示了故事的第一自然段,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2、通过朗读溶入情境

  为了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我在让学生朗读前都会以一些引导性的话语,给孩子们启发与指导。如,在让孩子们想象了大旱灾的画面,体会了水的重要之后,我提出了朗读要求:让我们想象着大旱灾的画面,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次感受那场可怕的灾难,体会灾难中人们的焦渴与苦难。又如: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感天动地的孝心。通过充分的、动情朗读,让孩子真正溶入那虚拟的童话世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又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三、合理想象,感悟爱心的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故事的寓意,只有挖掘课文的优势(即童话世界是奇妙的,充满幻想的)设置想象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通过想象和角色体验去理解水罐不断神奇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物心理,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在教学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的时候,我用了:她出门会到哪儿去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你能来说说看吗?(课件出示句式)“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指名想象说话。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

  四、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语文课需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多元感悟、合理想象,同时关注语言形式,实现语言潜移默化地同化,顺应,把语文课上的扎实、灵动。

  在教学中,我让孩子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说说读中的体会和感悟,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如:把感受深刻的词语圈一圈,划一划等。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在课的设计上,我几次易稿,最后把课定位水罐神奇变化这条明线和是孝心—善心—母爱—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理解、体验上。但是由于教学中可能自己有些紧张,放不开所以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甚至于把下课的时间都记错,未能完成计划的教学步骤。

  2、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提高有待指导。过渡性语言不简洁明了。

  3、应走出文本。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而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主要还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我这节课上没有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生活。没有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我把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文本中,以至学生每一步都被我牵着鼻子走。而出不了文本的主要原因是我在课堂上不够煽情,情感不够丰富,包括对学生的评价都不够激情。

  我会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上一篇:《郑和远航》的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莫泊桑拜师的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