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反思范文

2019-10-02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里。近几年,语文教学中比较流行使用音乐。的确,语文教学中使用音乐,既有助于语文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时曾三次用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导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经验之谈,其目的是激趣启思。若能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引言,做到先声诱人,引人入胜,就可以奠定这节课的成功基础,而音乐的恰当运用,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走进贝多芬这一环节中,课前,我先设疑导入:“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称为巨人?”同学们七嘴八舌(身材高大异乎寻常的人;童话中指比一般人高大的人,而往往有神力的人;比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而贝多芬身材矮小粗壮,病魔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他为说你成为巨人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的心灵空间,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请听《命运交响曲》。”听毕后让学生谈感受,而后就自然走进贝多芬,我顺势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像《命运交响乐》等这样伟大作品的诞生。这样一来,学生慷慨地走进文本,迫不及待的想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二、课内高潮轻拢慢念抹复挑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好课应该是波澜起伏、高潮迭出的。而音乐能使教材更为生动,使得凝固的教材中静态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充分的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效应,激活学生各种心里因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解读名人这一环节,也播放了《命运交响曲》。放在了对语句的理解以上。在师生共同分析了贝多芬的动作、语言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后,特别是在分析了“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句后我又听安排音乐这个环节。“请学生聆听贝多芬的灵魂之音-------《命运交响曲》,进一步理解‘我心里的音乐’”。这样一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贝多芬的性格,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了贝多芬苦闷、无奈、不屈、抗争的心里路程,有效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三、课后拓展以音乐促其思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叶圣陶)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智力的表现效果是显著的,持久的,而且都来自于充满乐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运用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挖掘潜能,启发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去思考。

  在拓展、感悟名人这个环节,我再次用了《命运交响乐》。“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然而,以顽强意志搏击风浪的人何止贝多一个人?请你说说直面人生苦难的杰出人物。“(张海迪、霍金、海伦凯勒……)“他们都是信念的巨人。请再次欣赏《命运交响乐》,看着贝多芬的画像,凝视着贝多芬的双眸,写出你的感言”。……我觉得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心里,就是说在了解贝多芬的坎坷经历后再听《命运交响乐》,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更好的理解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抗争的精神,同学们在《命运交响乐》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对学生的心里不也是一次震撼、洗涤吗?

  我觉得,在这节课上,音乐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体现对媒体的使用,而是成为这节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了文本;深化了文本。语文和音乐本是水乳jiao融,密不可分的。有了音乐的辅助,语文变得更精彩;有了音乐的辅助,语文变得更生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入恰当的音乐,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富有情趣与韵味,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听觉、视觉、思维为一体,使平面的无声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有声的语言,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理的启迪,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音乐的作用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坚持,相信语文与音乐的整合一定会为学生的学习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愉悦的空间。但我们在使用音乐时要注意音乐与课文内容是否关联,风格是否一致。若使用不当,画蛇添足;使用得当,锦上添花。

上一篇:《远行什么》的说课稿下一篇:美术课《亮眼睛》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