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的空气》教学反思

2019-11-18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当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要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出发,而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通过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离不开的空气》一课通过学生的体验、实验,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了解生命与空气的关系,空气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教给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并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同时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所以通过这节课教学觉得特别注重学生的“亲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主要是用两个活动来达到认知。通过问题:“为什么在登山和潜水时要带氧气瓶?”从而引起学生思考:人与空气的关系、一切生物与空气的关系。从我们时时刻刻在呼吸的空气,通过“憋气比赛”使学生体会人离不开空气。通过这一体验使学生认识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将无法生存。并引申出动物同样离不开空气。“豆芽生长对比实验”比较豆芽在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何?目的:利用豆芽生长的对比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里的动物需要空气吗?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同样也需要空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把保护大气环境的教育自然地渗透其中,以期形成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爱护,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了课堂活动,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上一篇:《学会合作》教学反思下一篇:反证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