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教学反思

2020-04-05教学反思

  周五回学校参加教工大会,学校安排的内容是听课,数学和英语,两位年轻老师执教,参加比赛时的录像,我听了数学课,课题是“圆的面积”。

  上课片段:(班级学生分小组就坐)上课铃响,一位女生站在学生中间,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和国王斗智的内容,国王给年轻人一块羊皮,让他用这块羊皮去围土地,围得的土地都是年轻人的。聪明的年轻人把羊皮减成一个细长条,围成一个圆,那是一块很大的土地,国王很是懊恼,但也没办法。女生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圆的面积大,而不是正方形面积大?接着老师给出圆的面积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用发给的正方形纸去想办法减成一个圆。小组活动很热闹,大家都在出谋划策,很快就有小组完成了,老师展示了学生成果,并请学生讲解如何思考的,对学生的操作给予充分肯定。随后,老师用让学生想办法把这个圆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的热情很高,从录像上看,大家都融入其中。老师战士两组成果,一个是减成四个扇形,一个是减成若干个扇形(有大有小,没有均分),学生得出应该减的扇形越小,所拼得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随后老师用多媒体演示,先是四份,再是八份,再是若干分(看的是录像,没法细数)。随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1)要在教材的加工上下工夫

  这位老师打破了原有的教材顺序,改变了传统由教师按照教材,把公式直接“抛”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原来教材次序是圆的面积的定义,公事推导,例题,思考,思考的题目就是已知周长求面积的问题。该教师则是从问题情境(一则故事)引到圆的面积,学生很有学习热情,从而能够积极参与推导面积公式的活动。事实上,数学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考虑到教材是线性的、封闭的体系,而教学是生动的、灵活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处理,设计出一个既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又更为吸引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适当的改变编排顺序的教学过程,使之成为非线性的、开放的教学。

  (2)数学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

  课堂中引入了剪纸、拼图活动,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课生动起来,充满了乐趣;公式的给出,不是教师也不是教材“抛”出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过程推导出来的。教师的工作是把教学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辅助、观察猜想、揭示规律、形成公式等一系列过程。传统的教学侧重于学生对公式的接受和掌握;而这节课则侧重于公式的产生、构建、形成,学生对过程的探究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一般数学能力。事实上,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设置丰富的情境、提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概念、法则,或是发现有关的各种规律。这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的“再创造原理”。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就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成为主动的探索者,积极的思考者了。教师的关键是设计好的问题情景和活动,并在学生探究受阻时,恰当地介入和引导。

上一篇:抢答器设计的心得下一篇:设计合理的居住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