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教学反思

2020-04-10教学反思

  反思是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分苹果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分苹果教学反思1

  本节课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起始课《分苹果》。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的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接触到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学生能过根据所学,运用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除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启下的是,本节课所学习的除法的竖式计算,为学生将来学习更为复杂的除法打下基础。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分物过程,在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的基础上学习竖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这也是启下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是:

  1、在上课的起始跟着学生一起复习除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除法各个部分的名称,为新授课做准备。

  2、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根据自己选出的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除法的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释如何解决除法问题,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摆一摆。

  本节课处理不当的地方我认为是:

  1、在介绍除法竖式时,没有结合除法的意义来解释,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观察,横式与竖式中被除数、除号、除数和商之间的对应关系。

  2、没有介绍清楚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

  3、没有设置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摆一摆,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

  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认真专研教材,把握教材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本节课需要着重把圆圈2中所提炼出来的除法的意义,运用到圆圈3讲除法竖式中去,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除法竖式的书写,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2、需学习提问的技巧,争取做到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能马上明白老师的用意。

  3、在备课时,要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上,设置对学生学习该知识有帮助的操作活动。

  分苹果教学反思2

  《分苹果》这节课主要通过“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发展他们的数感。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和喜欢的事例(过生日)出发,设计了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创设了12个苹果怎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分小圆片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个个参与,真正“活动”了起来,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从而使学生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体验数学”。另外我还在整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小动物的游戏”,带出了多种有效的练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节课学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表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摆脱学具操作,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平均分了。

  分苹果教学反思3

  1、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数学《分类》教学反思下一篇:《分类》教学片段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