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教学案例及反思

2020-06-18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6、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师说》中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虽有佳肴》教学案例及反思】相关文章:

1.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

2.《虽有佳肴》阅读答案

3.虽有佳肴翻译和原文

4.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5.虽有佳肴原文译文

6.虽有佳肴的习题和答案

7.虽有佳肴课文原文及译文

8.虽有佳肴阅读答案

上一篇: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下一篇:虽有佳肴翻译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