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2020-06-20教学反思

  《春到梅花山》是一篇写景文,第一段写了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第二段写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教学的重点是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紧扣词句,指导孩子们边想边读,比较容易入境入情,读来生动而有感情。最难的倒是最后一句比喻句“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也许有人认为一年级不需要讲得多么透彻,但是个人觉得对语言的理解,有必要从小从点滴开始感悟。

  我是这样讲解的:你们从哪里看得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刚开始,他们不明白,只是重复读这一句中心句。他们心里大概在想,课文中说喜爱啊!不过,也有能够明白我意思的,小年龄的操丹感悟能力特别强,马上就说了“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我追问:“这句话哪里可以看出人们喜爱梅花?”操丹语塞了。这句要理解的确有点难度,我不为难她了,便开始带着他们分析。我板书了“涌”,指名读,并想想什么意思?孩子们大多都知道“涌”与水有关,我补充说道:“一般的水缓缓地流动,等到水特别多,特别急时就叫涌动。所以,从这个‘涌’字我们可以看出,人就像洪水一样多,涌了过来,人多,也就证明了人们喜爱梅花。”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人多,孩子们一下找到了“人流”,我在黑板上画了“水流”,说“水源源不断地往前流,就形成了水流。那么,人不断往前走,像水一样,就叫——”孩子们马上应声到“人流”。课文写的多好啊,看花的人像海洋里的`水一样多,怪不得课文要说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梅花山怎么会成为海洋了呢?”我故意问道。很多孩子陷入了沉思,有几个脑筋灵活的马上喊出来了“梅花山上的人像海洋里的水一样多。”

  “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我引导孩子们看插图上,想象一下,欣赏梅花的人们一定会?——有说有笑,看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梅花,人们都笑开了花,梅花欢乐地盛开着,人们欢笑着,所以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是一句比喻句,要给一年级的孩子们讲透本体、喻体,那太难了,但是,如果就这样似懂非懂读过,似乎也说不过去,为什么说“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讲解一下的,哪怕只有几个孩子听得明白。

  在我们苏教版的语文课文中,很多文章写得都很美,除了指导孩子们朗读好以外,细细咀嚼一下,品一品词意,读懂句子,读透文本,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小结下一篇:关于《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