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介绍的是“抽屉原理”最简单的两种形式。对于这类原理性的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感悟了解其中的道理,逐步将具体问题“数学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
一堂出彩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独具匠心的,如果没有创新点需要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3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同时通过分糖游戏,把4块糖分给3名同学。让学生初步体验抽屉原理。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习和扑克牌游戏,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
另外对于小知识点的解释“总是”要深入。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2
一、课前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3根小棒放入2个杯子里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初步感知抽屉原理,再通过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法。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2、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让学生类推猜测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然后提出如何验证?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小棒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能分到多少根小棒,剩下的小棒不管放到哪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比平均分得的小棒数多1根,还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这一数学规律。
3、大量列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即“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4、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商+1”。
5、游戏中深化知识。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6.抽屉原理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