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树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树教学反思1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课堂活动形态和活动内容的不协调。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理那棵树?小组讨论,写下来,请发言人来发言”。这个环节设计的本意在于:学生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加入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进而做到自我的发现。然而,小组讨论的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使问题的解决更全面,更深入的过程。而此时,学生对老树被杀一事,已经有了很感性的自己的理解,其实“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指向个人的,这是一个学生个人对文本阐发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后来的书写也多表达了个人的意见。
2、学生发现以后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在发现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现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现。事后,我想,教师的点评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发展:延伸式的点评;问题式的点评;归纳式的点评;指摘式的点评。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
在这堂课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学生发现的时间不够;比如:有的地方有教师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教师代替学生发现的。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有关树教学反思2
《大树的故事》是人美版义务教育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5课,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大树都很熟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学习中,通过对大树的种类、结构、外形特点、生长姿态和大树的颜色进行观察分析,感悟大树的美感,在通过欣赏画家、老师、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相互交流、自编故事,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现有关大树的故事,在通过创作实践、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快乐,我从作业的完成、作品的构图效果、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给予指导,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渗透了德育教育引导他们进行绿色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由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比较合理,孩子们学的比较快乐,也让我极为轻松。
有关树教学反思3
树是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提取教学内容,以“树”为题材进行欣赏、绘画表现。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及它们的优美姿态,用线条或色彩表现树木的结构特征。
每个学生对待同一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并且引导和鼓励他们想象、创造,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画,学生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只要画面中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适当地表扬。这样的教学,对提高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从作业上来看,绘画形式比较单一,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一些胆子比较大,喜欢创新的儿童敢于突破绘画程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思维潜能。因此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利用多种方式表现树木的作品,以此想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事实证明,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所教的作品形式各异,孩子们乐于用画笔画下自己的想法。
【有关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8.植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