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吧你飞吧》教学反思

2020-06-26教学反思

  《飞吧,你飞吧》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九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小萝卜头看远山想到了家,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两件事表现了小萝卜头虽然身陷困境,但他渴望自由,渴望家的温暖,对解放后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这也正是他短暂人生的典范之处。

  《课标》中对六年级学生阅读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的要求,最初接触这篇课文时,我想小萝卜头的悲惨遭遇一定会引起同龄孩子的共鸣,所以如何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感悟和共鸣是我讲授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中,我觉得我这几点做得比较突出:

  一、注重预习,自主探究。

  1、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如:在教学多音字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已学的词语中自主找出多音字,指出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接着又问“你如何区分这些多音字的读音呢?”三名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课前预习回答: 薄 báo 是口语;bó 是书面语;bò 薄荷,是植物。壳 ké 是口语;qiào 是书面语。纤xiān 是细小; qiàn 是拉船的绳子。三名学生的回答简洁明了,让其他同学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学会了区分方法。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明白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会了独立学习,又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师生与文本对话充分。

  今天上的这节课,我自己感觉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比较充分的。在读通了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再读课文,在指生朗读1到6自然后,问:“从她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虫,如此吸引小萝卜头呢? ”“小萝卜头喜欢这只小虫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 让学生通过朗读勾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来就想:文中的关键语句学生如果找不出来,那么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来师生一起理解思考。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词句,由此看来,孩子们的理解与感受能力真的不容小视。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孩子们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当谈到小萝卜 “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时,我追问了一句:“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当时他可能在想些什么?有两个孩子谈到“小萝卜头在想要不要放了小飞虫”。我又问: “此时小萝卜头把小飞虫看成了谁?”学生立刻想到是小萝卜头自己,并想到“小萝卜头不想关住小飞虫,因为他不想让小飞虫像他一样失去自由。”我想,这就说明孩子们是真的和文本交流,尽管还很不成熟,语言的表达也不很准确。但是孩子们理解了,读懂了。

  上完课觉得这节课孩子们之所以能理解的较好与同学们的课前充分预习和我在课前所下的功夫是分不开的。我们师生都查阅了大量的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小萝头的故事。所以孩子们能够更容易的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

  二、注重朗读,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采用了自由读、默读、速读、指名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和引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尤其是课后要求背诵的直接描写小虫子的那一段,做为训练的重点,反复读,读了五遍,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到最后基本能够熟读成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引读的设计不但烘托了课堂的氛围,更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一次次地升华。如:在学生指出“当小萝卜头看到这只小虫时什么心情? ”时,我引读:“他高兴叫着......”“他激动地叫着......”“他尖叫着......”生齐声接读:“哟,多好看的小虫!”学生的接读一声高过一声,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小萝卜头看到小飞虫时那高兴、激动地心情。再如指导学生朗读“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 时,我引读到:“多美的愿望......”“小萝卜头就盼望哪一天?到那天他就可以……”“这是他心中不灭的渴望与向往……”“这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愿望吗?让我们再读这句,读出所有人的心声,读出革命必胜的信心……”不同层次地引读让学生的情感一次次地受到撞击,体会到课文的中心就是渴望自由。还有就是对课题的引读,在层层揭示课文内涵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课题中的“你”不但指的是“小飞虫”、“小萝卜头”,更指的是“所有的革命者”,“飞”代表的就是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引读既能练习朗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巧用课件,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仅没让课件成为教学的牵绊,多媒体地运用还成为了本节课的点睛之笔,如:在全文内容讲解完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在《在烈火中永生》中小萝卜头放飞小飞虫的片段,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让所有听课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大大升华了情感。在此基础上,我立即引导学生写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宣泄,更没有让我想到的是两名学生的发言是那样的精彩。此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完美地达成。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在制作课件时,有一段话少打了一个词语,而且是重点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备课中要更加细心,不能出现任何不该出现的失误,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认真了,学生才会更认真。还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一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理解了文本,知道了答案,却表达不出来或表达得不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耐心辅导,让学生多读书,勤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这节课过后,我的心情也久久地不能平复,不仅是因为文本的内容很感人,更是因为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我所预设的目标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我既兴奋又激动。让我认识到,一节语文课的“语文味”体现在“动情诵读、精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今后,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学习、探索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学的扎实。

上一篇:《凉凉》歌词下一篇:我的叔叔于勒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