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角的大小》教学实录及反思

2020-06-28教学反思

《比角的大小》教学实录及反思

  “角”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它的内涵,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最近听的一节有关“认识角”的课中,发现的一个现象值得思考。

  【现象】

  师:(带学生认识了一些角后,出示六边形问学生)六边形有几个角呀?

  生:(齐答)6个。

  师:真不错。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

  生:(学生很快拿出工具动手做了起来。)

  师:把你的活动角变大,又变小。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两只小手拿着两条边,一会儿拉开,一会儿合拢,玩的很是开心。)

  师: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1:打开变大,放进来就变小。

  师:(拿出用两根天线做成的角,让学生看)同学们,你们看我现在把一条边拉长(把做的“角”拿在手上,边说边拉),另一条边再拉长。你们看,这时“角”变了吗?

  生:(齐答)变了,变大了。

  师:(急了)没有变呀。你们看?(边说说指导)

  生:(怀疑眼光看着,没人出声,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两个人说)没有变。

  师:(很高兴)是的,没有变,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大家知道了吗?

  生:(说不清什么感觉)知道啦!

  【思考】

  “角”变了吗?我想学生中持肯定态度的人大有人在。为了配合老师的教学,他们不好在老师面前继续坚持,如若私下里找人问一问,我想坚持“边延长了,角也就变大”了的人一定大有人在。

  为什么学生不认同老师的直观演示与分析呢?其中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对“角”的认识模糊。无论是课前情境中关于角的各种介绍,还是课始之初五角星的认识,抑或是老师板画出来的图形“角”,学生都是在被动环境下的被动认识,完全是按照教师设计的线路在走,至于这样设计的认识“角”的线路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没有发言权。等他们走到要更深入地理解“角”的内涵时,老师认为他们已具备了相关的经验基础了,而学生实质上根本没能达到进一步认识“角”所具有的条件,此时,出现“边延长了,角也变大了”的.观点也就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正常反应了。

  二是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角”的认识中,那些是重点内容,那些是难点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都能把握的。但如何处理重点与难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角”,积累“角”的表象,从而突破认识角这一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想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肯定是不可能的。

  三是教具的演示不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演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时使用的天线,他一手拿着天线的接头处,也就“角”的部位,学生根本看不见,一手抽动天线,并且,天线是在空中随意的抖动着,学生的视线无法固定在变化的点上。同时,教师的叙述过快,又与动作不同步,这对只有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不知所云。此时,他们看到眼中最多的是天线变长,后面的开口变大,自然他们就认为角变大了。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想也不是很复杂的。

  首先,给足学生感知角的时间,让他们在充分积累角的表象基础上,再抽象出角的一些特征,学生对角的理解或许更深透些。

  其次,老师处理教材时,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一想,设想如果自己是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克服教学成人化的倾向,确保你的课堂是为儿童服务的。

  再次,演示教具要规范,静态时,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步骤;动态时,要让学生观察到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清晰的表象,他们才能够比较、分析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比角的大小》教学实录及反思】相关文章:

1.大小多少教学实录及反思

2.角的大小对比教学反思范本

3.《角的反思》教学反思

4.角的度量_教学反思

5.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6.《角的作图》教学反思

7.角的教学反思

8.负数大小教学反思

上一篇:教师教学实录案例反思下一篇:《天山风情》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