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的课后教学反思

2020-07-21教学反思

关于《七颗钻石》的课后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列夫托尔斯泰的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我读《七颗钻石》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能找到许多“大爱”,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爱的集中”文。所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层层思考,悟出一点一波三折之美,感受趣的存在之后,应该把学生引到这种爱之中。

  一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这个爱学生可以一下子抓到,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这两句话,要一字字地读,要一个字一个字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姑娘得到水后,“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一……就……”那种爱也能在读中得到。

  二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这种爱能够在文中出现,应该着让这篇文章变得更美了。小狗对水的需求是手掌之水,就那么一点,就欢喜起来。这种爱真的太纯了。

  三是母爱。母亲拿到水后,没有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是一种把生命留后更需要的人的一种爱。此时,我们可以想像到,母亲的这一决定是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女儿真的`不行了,果断地做出这一决定,这种爱只有母亲对子女才会有。

  四是对他人的爱。这是一种升华之爱。在危机时刻还能想着他人,这种爱其实也可以称为伟大之爱。

  四种爱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大爱。所以木头做的水罐才能从爱的不断发展中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价值的七颗钻石来。

  爱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爱是有回报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这个爱就会像钻石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会变成美丽的星星,让世人观赏、享受。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七颗钻石》,感悟颇多。《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其内涵较深,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代讲的方式去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蕴含的丰富想象力。下面我先谈一下在备课时想法:

  首先,大胆尝试,抓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在循规蹈矩的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对其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此次,我决定打破常规,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将课文中蕴含信息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句子从文章中抽离出来,让学生通过自读、赛读,并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点评,从而读通、读懂全文,做到以点带面。

【关于《七颗钻石》的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七颗钻石》教学课后反思

2.关于《七颗钻石》的教学反思

3.关于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4.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5.《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6.关于《美与丑》的课后教学反思

7.课后教学反思

8.关于《七颗钻石》的教学反思范文

上一篇:七颗钻石教学的反思下一篇:预防疫情的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