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反思

2020-07-24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

  导语:《如梦令》得内容富有情趣,通过感情朗读、随文解词、展开想象、描述画面等手段,可以把这首词学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如梦令教学反思,供参考借鉴!

  篇一:《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篇二:《如梦令》教学反思

  诗词得教学总是和作者的了解紧密联系,因为很多的诗词和作者得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情趣心境有很大的关系,只有走近作者,才会为课搭建起丰厚得文化平台,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厚度和力度。

  《如梦令》得内容富有情趣,通过感情朗读、随文解词、展开想象、描述画面等手段,可以把这首词学玩。但是我觉得,还有更可贵的东西可以呈现给学生。比如,李清照先甜后悲的生活经历的确令人唏嘘不已,而烽烟四起的生活背景又让人忆起宋朝那段风雨交加的历史。从早期生活无忧的富家小姐到后来动荡孤苦的遭遇,与其说是词人的不幸,倒不如说是国家的不幸,民族的悲哀。这些都在李清照的作品里体现得非常清晰。课文仅仅是个例子而已,课上,我让学生联系起来反复品读练习册上提供的材料《声声慢》和另一首《如梦令》,给学生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处理,并不是要把拓展的词学透,而是理解大概的意思和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法不是比背出诗词的意思更重要吗?

  《如梦令》教学反思:在学习这首词前,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两天时间充分预习一下,特别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的经历等作一下了解。星期一早读课,当我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时,发现孩子们的书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的:对作者的一些介绍、字词的解释、词的意思(这些大都是从《课课通》上抄来的)。看着这一切,我对他们说:“看来你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了,相信今天学习这首词会很轻松。”“是!”同学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对作者李清照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话锋一转:“那你知道在这首词里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哪些画面呢?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或想象的画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的手明显比刚才少了,有几个虽然说了一点,但语言不流畅,也没有条理。(显然,学生在预习时没有充分、投入去读词。)于是,我再让他们去读这首词,静心思考。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的手逐渐举起来了,感受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藕花深处”的清幽、“一滩鸥鹭”的惊慌,感受到了作者李清照“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于美景,以及她极度愉悦的心情。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逐渐进入情境。

【如梦令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如梦令》优秀教学反思

2.古诗《如梦令》教学反思

3.《如梦令》的教学反思

4.《如梦令》教学反思范文

5.《如梦令》公开课教学反思

6.如梦令李清照教学反思

7.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反思

8.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反思

上一篇:带有“难忘”的作文下一篇:《如梦令》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