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生实践体验,有效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已经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能用相应的字母来表示,但是对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所占空间大小的感受仍然是比较模糊的,甚至是有问题的。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建立体积是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捏一捏、量一量、拼一拼、围一围等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充分感悟1cm3、1dm3、1m3的空间大小,使学生的学习由内向外地生长。
在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大小时,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学会定义1dm3,不等同于就能正确感悟1立方分米的空间大小,我事先准备了3阶魔方、4阶魔方和1个标准1dm3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哪一个立方体更接近1dm3,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真正意义。
在建立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时,如果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通过想象也能提升学生对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但是我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学生活动——4个同学为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m3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做中学,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沟通内在联系
在教学设计时,我思考的是学生“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我努力关注知识的迁移与发展,渗透类比、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于是,我设计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出发,(学生已知)从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类比得到(学生新知)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通过类比,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类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定义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对概念的记忆有水到渠成之感,自然、简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
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验证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在猜想验证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我带领学生“再创造”,虽然知识是前人证明和研究出来的,但我让学生们也像数学家们一样学会自己发现,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探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之后,我追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时,学生们不约而同提出想探索立方厘米与立方米之间的进率,在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观点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运用了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方法,或用100×100×100,或用1000×1000,学生们能多角度思考与验证,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专家吴勇强老师评价说:康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老师的课告诉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唯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吴老师的评价很高,也促使我做进一步的反思,我思考的是,哪些环节可以再优化?如何在探索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时更有效地沟通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