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之国教学反思

2020-08-02教学反思

山地之国教学反思

  《山地之国》教学反思

  一、课题的选择。

  蒋老师让我从七、八、九年级中任选一课作为上课的课题,我说让我想想,当时如果已经定了,我也就不用想了。八、九年级的课题大都被大家上过,或者都有现成的课件、设计,如果上这两个年级的内容,自己的思路无形会受到影响,虽有的课题自己也上过公开课,还是决定上七年级。那就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点的吧,第三单元或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是关于城市,感觉在山区上不合适,就定了跟山有关的吧,就选择了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第二框《山地之国》,第一框《与山为邻》,看过去有点复杂,选择这课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二、主题的确定。

  这个蒋老师给了明确的指示:文本解读或课本解读,“课本解读”说得太好了,这可不是拍,容我道来,文本解读是时下的潮流,我觉得好像文本解读来源于语文学科(这个没经过考证),语文学科中课本的文章就是文本吧,而我们这个学科,对课标进行文本解读这样说法是可以的,而课本中除了文字的叙述,还有大量的地图、图表。单纯说文本解读总觉得怪怪的,看来领导的眼光就是不一样。所以备课时考虑的重点是:尽可能的把课本中的各种图片用好,对课本中文字的叙述尽可能的解释清楚。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围绕瑞士人生产和生活的特色及原因展开,更集中一点就是分析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课文中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描述都是围绕这部分展开的,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我借鉴采用了支架式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即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具体做法如下:

  1.搭脚手架。

  围绕“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这个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如下概念框架。

  (1)哪些图片和文字信息说明瑞士自然风景优美?

  (2)哪些图片和文字信息说明瑞士旅游设施完备?

  (3)哪些图片和文字信息说明瑞士交通发达?

  (4)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哪些?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可能提供工具和学习资料帮助他们进入角色,主动探索学习。在上述片段中教师出示了一位网友瑞士旅游后的博文片段,让学生齐读时,思考:瑞士的哪些方面让这位网友赞叹不已?在上述情景下,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瑞士为什么能那么吸引人去旅游?

  2.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对六幅图片作简要说明,并要求学生注意阅读图片包含的信息及下面的小字说明,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完成独立探索后,可与同桌或前后排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上面片段中,教师最后撤去“支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3.效果评价。

  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索的结果,教师对学生参与探索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探索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对在探索、讨论过程中思维的情况和相关记录材料进行反思总结。综合以上师评和自评的情况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评课反馈。

  这次只顾的上课,听课本都忘记带了,当时记在纸上,现在找不到了。简单回忆一下,各位老师对我非常宽容,都是以正面表扬为主,连我觉得是本人最羞愧的板书居然都被说成了优点,惭愧!各位老师的建设性建议集中在两点,一是分析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教学片段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还不够,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难度。二是总结新课时,应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思考、发言,深化认识瑞士人生产和生活的特色及原因。

  五、再教设计。

  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和课后同行们的评议,我觉得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还要加以改进:

  (一)“瑞士在哪”这个教学片断花费时间稍长,主要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读图、识图能力有限,还有学生现在的学习进度是第一单元,一下子跳到第三单元,很多知识储备没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再加上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够。导致这一环节教学时间花费稍多,影响了下面一些教学环节的充分开展。

  (二)“分析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这个教学片断时,学生对教材中哪些图片属于自然环境的因素往往漏选,还有属于交通条件的图片往往漏选了图片②。改进的措施:在学生自主探索前,在逐一出示图片时,对每幅图片的引领说明要耐心,要更具启发性,要告诉学生图片是可以多选的,留给学生阅读、思索、讨论的时间要更充足,

  (三)在出示“阿尔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句话后,应让学生结合幻灯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样通过不断的反复解读课本,让学生落实本课的学习重点:瑞士人生产和生活的特色及原因。

  六、商榷之处

  会上,我曾向牛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体现“山中有国,国中有山”。只见“山”,是符合课标的,但地理知识不足,只见“国”,不是综合课,是地理课了。牛老师是依标施教的倡导者,认为只要符合课标的要求,什么案例都可以采用。一直很欣赏牛老师的这个创新思维,这为我们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开了思路,领导的智慧真是无穷啊!作为教师的角度,我们平时教学、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教材,我的意思是,我们平时依标施教更多的是放在对教材的解读符合课标的要求上,教材怎么编,我们就怎么上。这样一比较就发现,领导倡导的是素质教育,我还是应试教育,差距还是很大的。对蒋老师的回答,我深表理解和赞赏,但还是保留自己的观点,蒋老师,您不会让我消失吧,我还想在这个学科里混呢。

【山地之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2.课文《牧场之国》教学反思范文

3.牧场之国课后教学反思

4.《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5.最新关于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6.《牧场之国》课堂教学反思

7.《牧场之国》的教学反思范文

8.《牧场之国》教学反思范文

上一篇:《幸福的回忆》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游四明山地质公园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