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孩子不及格分数。”这句话不禁让我反思自己一年来的教育经历。
记得有个特别调皮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是班级倒数,一天他拿着作业到我办公室,局促不安的走到我面前,小声说:“陈老师,我这道题不会做。”我接过本子,扫一眼,见是我刚讲过的题型,只是数字变了一下而已,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你上课干嘛去了,我讲的时候你又不注意认真听,现在只把数字改了一下就不会做了,你就不知道按黑板上讲的方法只把数字改一下吗?去,万一不会就去问认真听了课的同学。”
我想这位同学肯定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因为他太伤心了。如果是好同学来问,就算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听课而不会做的题,我也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呢?当时,我压根就没想想这样做的后果,难道我这么批评他一通,他下次就能改正缺点,认真听课了吗?只怕是物极必反,他会更加不听课。现在想来,他当时能够来找我问题目,说明他很想弄懂这个问题,很想有进步,说不定他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敢走进我的办公室的,而我却轻而易举的扼杀了他的.这种上进心。我真的很后悔。
我想,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老师可以说也有不少。有些老师见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刻给予评判“不对”,要他坐下;有学生作业本上错的多,对的少,就给他30分,50分;考试考得不好就给他不及格的分数。
学生虽然是小孩子,可他们也有自尊,他们也是大写的“人”,“差学生”虽然成绩差,但也有想成为“好学生”的愿望,只是有些老师将其这种愿望之火给扑灭了。再回头读读《教师的建议》中的那段话,其用意不就是要求老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吗?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我想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学中的情感啊!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信息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很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学困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往往会有自卑感,对学习没有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不能威胁和惩罚他们,同时要教育其他同学不能嘲笑,奚落他们。
教师应从知、情、意、行统一的角度去组织一堂课,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以知识活动为主线,并通过这条主线去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做一个把爱奉献给教育的人!
【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相关文章:
3.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4.自己去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