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号子》教学反思
《打麦号子》是一首江苏靖江民歌,体裁为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于人们劳动生产中的民间歌曲,是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吆喝或呼号,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作用,后来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具有了节奏性、旋律性,形成了“号子”,慢慢变成一种歌曲的体裁。《打麦号子》是一首农事号子,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它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即一人领,众人合的方式。
在学唱这课时,我先指导学生欣赏农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配上号子,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号子”,因为我听的是由当地方言所演唱的,一遍下来,大家被号子强烈的'节奏感吸引,但对歌词的意思不是很明白,这时我告诉学生,号子具有地方方言的特点,在第二遍聆听时我选用了普通话版本,学生听的特别认真,并随着音乐打着拍子,复听到第三遍时,很多同学已经对歌曲旋律有印象,这时我让学生分析歌谱,找找相同的地方,并感受领唱和合唱给你怎样的感受?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旋律上扬,比较高亢嘹亮,合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变化少,节奏型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学唱歌曲,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参与兴致都很高,争着要做领唱者,拓展部分,我们欣赏了《船夫号子》最后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整堂课下来,我感觉学生学的很开心,被“号子”的热情和强烈的节奏感吸引,气氛很热烈,但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唱歌曲的部分时间分配不够充足,因此到后面学生唱起来不够熟练,演唱声音也需要要进一步处理,除了不喊叫,还要有弹性、有力度。
总体来说:1、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他们的已知经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到号子这一领众合的形式
2、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进一步理解号子的概念:让学生在反复听辩模唱中顺利解决变拍子演唱这一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分析乐谱的习惯
3、运用视觉图象法,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打麦情景;并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法,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并使节奏难点随着体态动作迎刃而解
4、既增进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又充分体现了参与性原则,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5、既鼓励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强化了学生对号子的特征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合作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当众表演的信心。同时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有效评价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打麦号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吆牛号子随笔
3.家乡的号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