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本课一开始就创设了游戏:猜小棒,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小棒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的关系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与规律有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在让学生猜摆1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时,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允许学生数和算。只要学生能准确地找出方法,就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探究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关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
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课中在找规律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采用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学用结合,边学边用
学用结合,边学边用,是这节课的结构特点,规律归纳概括后,设计了相应的数学问题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实践应用中深化规律的认识。如根据要摆的三角形个数说出小棒的根数或根据小棒的根数说出要摆的三角形的个数。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本节课所学规律进行解答,是深层次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能启迪学生灵活变通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2
《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数学活动方案:
1、课前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直奔主题。
3、探究规律,体验方法。
4、应用规律。
5、课堂小结。
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用9根小棒摆出个数最多的三角形吗?”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2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
2、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4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通过“友情提示”对学生的方法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
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生探究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3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有规律的事物,以及事物有规律的变化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数学的角度来讲,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方法,更多的是要通过探索、归纳、猜想、解释、验证才能得到结果。教材中加入《数学好玩》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内容,设计了“摆三角形”和“点阵中的规律”两个探索活动。这两个探索活动都体现了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都是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从而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都与连续奇数有关。
因此本节课我以“猜数游戏”导课,感受数字的规律,通过学生回顾有规律排列的数,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规律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紧接着我让学生同桌合作摆10个三角形,并边摆边填写表格,其中就隐含着图形中的规律,学生有图可依、有表可据;要求他们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数图中小棒的根数和看表中数据的规律,均可得出摆10个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学生的摆、填、数、看中有思考,是规律悟出的基础,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时,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不同的规律,要求把发现的三种规律不仅用算式具体地体现出来,而且结合图形对这些算式(规律)作出正确合理的几何解释。正因为如此,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呼之欲出了,且思维清晰而有条理,学生的回答将课堂引向了精彩,将全体学生的思考由感性引向了深刻、理性。
《图形中的规律》这一教学内容看起来似乎与学生很陌生,与其他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如,一年级的找规律填数,二年级的按规律接着画,以及四年级探索图形的规律,都是逐步将数形结合在一起,将知识进行进一步提升。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在生动的情景中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意识。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7.图形分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