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了一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的复习课。一节课下来,感觉到一种无力感,上得并不流畅,上课的老师“累”,学生“累”,听课的老师也“累”。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为下一次的教学作准备。
为什么这节课会让人有“累”的感觉呢?下午上课,大家的精神状态不够好?课型的问题?(因为是复习课)。我想,这也是一小部分的原因罢了。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后感受:
第一,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不够熟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下学期整理与复习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立体图形,并初步掌握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这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学生对一些相关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比如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所以在上课时,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出现了许多冷场的场面,甚至变成是老师像上新课一样地讲授。
第二,对学生课前的复习情况不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做好复习工作,导致了课堂上的一个汇报环节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对复习课的理解不够透彻,方向把握不准。大家都说,复习课是一种挑战,将一节复习课上好不容易。从备这节课开始,我就有这种感觉。以前都是以新授课为主,形式可多样,但这次是一节复习课,怎样去备好这节课?也上网找了许多的材料,但却无从下手。脑子里没有清晰的思维,思考着究竟以何种形式进行复习?整理与练习的比重是多少?以梳理知识为主还是以练习题为主,又或是两者相结合?是让学生在课前整理知识还是课堂进行整理呢?……许多设想,许多疑惑,感到迷茫。后来想想,这节复习知识的含量大,一节课想把梳理知识与有层次性的练习相结合,有相当大的难度。然而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就想着,这节课以学生梳理知识为主,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形成建构意识。再进行一两道练习题,那有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题放到下一课时。
因此,我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进一步理解、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加深对所学形体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围绕这一目标,我设计了让学生整理复习,形成网络汇报交流,回忆推导过程,分析立体图形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等环节。可以说教学流程的设计比较清晰,但由于自己对教案的不熟悉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了解,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说如果下次再上这一内容,我必须要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要花时间引导学生如何整理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