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八音钟》的教学反思

2018-11-19教学反思

  根据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在设计本课时,首先力图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和具体可感的“魔法师’’形象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听赏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围绕“听”展开丰富多彩的参与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活动,有机的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

  亮点:

  1. 巧妙的用一个关于八音钟传说引入音乐主题的聆听,并且自己扮成魔法师带学生学习魔法咒语(音乐的主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运用暗示教学法,使学生对音乐主题有初步的记忆,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2. “魔法师”带学生进行了二声部伴奏练习,让学生的眼睛看魔法师的双手,魔法师的手指到哪个组,就由哪个组用拍手的方式来回应老师,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了二声部的伴奏。

  3.再一个亮点体现在对知识点的处理上。”这首乐曲是回旋曲式的,如果单纯的教学生“A+B+A+C+A+D+A”这种形式的乐曲就是回旋曲,学生往往会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在这一环节做的非常好,我没有具体的去教,而是和学生站在同等的位置上一起去听,去发现,以学生的参与体验为中心,从而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

  存在的问题:

  整堂课虽然进行的紧凑自然、生动快乐,但这样的课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引导及音乐表现能力,显然,自己努力去做了,但总觉得还是没能达到最佳效果,还应在放开些投入些,肢体表现力显得匮乏,语言严谨程度也是欠缺的,虽说音乐课不像数学课那样要求语言严谨的程度,但也不能够太随意,不然将很是影响学生的理解,降低学习效率,严重时会干扰到学生的思路,错误引导学生,因此需要加强。

  纵观这堂课,基本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紧密围绕音乐主题,关注学生变化,环环相扣,紧密而愉快。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参与,让我认识到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关键在于平时上课多关注课堂、关注教材、关注学生。

上一篇:关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下一篇:《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