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正了解学生,课堂主体与教学内容相违背。我所执教选的教学内容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主体是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学生,我安排的课题却是学完拼音后的一节课——《小鱼的梦》,这节课有15个字需要学生去认识,对小学生来说,识字量有点大,一是拼音没有学完,学生学的不够好。二是识字方法还没渗透。三是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课文的学习。我却是按着高年级的教学程序来设计的。
因此,教学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在这一点上,给我的启示是: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得年龄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没有规范好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上,我的问题还没问完,有的学生已随口说出,有的还没听见;有的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没发言的学生还在座位上唧唧呱呱,全然不在乎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在发字卡时,有的哭,有的喊……。之所以会出现乱糟糟的现象,是因为我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没有做好。新课程倡导的张扬学生的个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包括这个“坐”)……。不能歪曲了这种“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课堂中要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着,才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课堂现象。要想让课堂出现“活而不乱”,就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习惯。如:学会如何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认真读书、会学习习惯;学会遵守课堂纪律、公共秩序的习惯……学生具备了这些好“习惯”,课堂才会轻松快乐的,师生才会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反思了很长时间,自己琢磨了不少,也虚心的向同事请教过。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 课后,教研室的老师们坐下来认真地分析了这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讨论了每个环节的处理方法。通过共同交流、探讨我受到了启发得到了帮助。
总之,经历这堂课后,知道了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了,如何用新理念新思想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学会“勤”与“学”。 勤于学习,勤于动笔,勤于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学会“练”与“创”。 要从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中去琢磨、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的东西,勇于创新,寻找适合自己实际的最佳方法。 只要做一个恳思考、恳研究的人,我想在教学中办法总比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