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能承受之重教学反思范文

2019-01-28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近几年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颇受教育界关注的校本教研三大核心要素之一,这一点从备课簿的调整中可见一斑。翻开备课簿,便可看到多了一个栏目——教学反思。但教研组长每次在教研活动中仍然反复强调:在检查备课笔记时,能不能让我们在“教学反思”这一栏目的登记内容从“没有”、“偶有”写成“常有”?否则,……尽管如此,教师在备课簿中显示的反思行为仍不很乐观。无独与偶,在一次市教研室组织的以实践反思为主题的校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参与的专家和教师为该校的教学实践反思的精彩表演发出了一片啧啧之声。但该校教务主任在总结时还是实事求是地道出了他的心声:这种“教学反思”行为只是为此次观摩活动而准备,平时大家也无暇顾及。

  其实,如此反思活动还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着。难道教学反思就成不了广大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实际上,教学反思的观念早已通过媒体、教育行政等多种渠道铺天盖地的灌满了我们教师的头脑,大家都能认识到教学反思确实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的。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不是说过“实践+反思=成长”这一公式吗?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和发展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是踏入教育科研之门的开始,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之一,是提升我们教育思想的最佳方式。更何况职称的评定、奖金的获得等与它还大有关联呢。

  应该说,在观念上,我们广大教师是需要教学反思的。但是,在行动上,教学反思的行为却是明显滞后的。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认为,平时教学负担沉重,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备课这种机械性劳作已成教学“鸡肋”,再写反思确实忙不过来。教育行政部门急功近利的管理方法造成教师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不断减少,这主要表现为各类竞赛评比活动繁多,各种检查需要的文本资料和评价指标等使得教师疲于奔命,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反思。同时教育科研中形式主义的规范化要求也使备课与课堂教学实际可能严重脱节,实效性不明显。再加上,课好备,教学反思难写的状况也使得教师疏于实践反思。可见,除了教师自身反思观念和行为不一致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科研部门所制造的人为因素的确是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和工作负担,同时教师自身的反思水平和反思品质也造成了反思行为的滞后。

  但是,难道教学反思果真是教师不能承受之重吗?非也。

  一、改革传统备课方式,突出“教学反思”这一核心要素。

  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教案模式那种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求和统一的检查标准与新课程下教学的个性化和动态生成性要求已成为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教师的备课呈现形式——教案已成为应对各级领导检查却又很少关注实用价值的一种形式,而这一呈现形式使写教案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沉重负担。当前,教育界有人提出电子备课、无纸化备课的口号,更有甚者提倡“0”教案,取消写教案、只需写教学反思的做法。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但是,改革传统备课方式也并不等于取消写教案、提倡“0”教案。不写教案的教学是随意的和盲目的,写教案与备课也是不能混同的。写教案是在备课的基础上对备课活动和成果的重新审视、反思和提升的过程。目前我校正进行的课题“简约备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就是改革传统备课方式突出教学反思行为的一种应对策略。所谓简约备课中“简约”就是指将备课与课堂教学评价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对教学活动的纵向发展(目标定位——导入设计——主要任务表述——主要学习活动过程与方法创设——形成性评价测试题与作业设计——目标达成反馈)的过程进行评价。简约备课方式允许教案“留白”,即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和结构上的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共振留有余地。其目的是减轻教师因机械性教学劳动而产生的沉重负担,通过教学反思来增加教师教学活动中的科研含量,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师生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简略备课方式是提倡书写开放式教案,在突出教学反思这一核心因素的大前提下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设,更倡导书写个性化与创新性的教案。

  二、提倡实践性反思,突出适时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并不是缺少实践而是缺少思考,教育科研就是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的,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把开展教学实践反思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式,在实践反思中确立反思意识,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以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尽量避免那种未经思索的教学和脱离实践的研究。其实,教学反思的本质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自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身就具有研究性,它就是让实践与理论对话,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需要对结果和过程进行适时和灵活的反思,用系统的思想和整体的观点,选择反思的恰当时机,努力地把前瞻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回顾性反思有机结合起来,灵活选择尽可能地综合运用各种反思方法和形式,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升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以求真正的实效。

  三、保证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突出教学反思的质与量。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应优化管理方式,尽量少占用教师的备课时间,有的会议能短则短,有的评比活动能少则少。教师主管部门应该适时适地的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提供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引导教师怎么样写反思,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刚开始,只要求教师有点点滴滴的体会就可以,然后在教师经常性感悟尝到甜头的基础上引导其学会反思,愿意反思。同时也不要硬性规定教师课课写反思,只要反思的形式方法灵活多样有创意就可,能够让教师写出自己的看法,打造自己的亮点更佳。例如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为了在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中促进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不就是提倡教师能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学实践活动写教育随笔或反思日记吗?在他的倡议下,参加新教育实验的一大批教师这一网上交流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坚持把反思贯穿在实践过程的始终,使实践的过程与反思的过程达成同一,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效。用朱永新教授的话说,“我每天上网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可见,教学实践反思的魅力之大。

  总之,有效改革传统备课方式,坚持实践过程与反思过程的同一,保证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教学反思会在观念和行动两方面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的。

上一篇:《Lost civilizations》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三年级英语平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