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2019-04-09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口算有关1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抽象、概括、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利用10的组成进行口算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图片、卡片、每组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0的组成,这里有几道题,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出示题)

  □ 10 10 10

  / \ / \ / \ / \

  1 94 □7 □2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金色的秋天,天气特别晴朗,凉爽的秋风吹在小草身上,舒服极了,小河里的水缓缓地流着。(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根据图意编出加、减式题,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演:

  9+1=10 10—1=9

  1+9=10 10—9=1

  3.如果不看图,怎样想这道题的得数呢?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组用10个○代替小鸭子,在图上摆一摆,并且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师板书:

  8+2=10 10—8=2

  2+8=10 10—2=8

  7+3=10 10—7=3

  3+7=10 10—3=7

  6+4=10 10—6=4

  4+6=10 10—4=6

  5+5=10 10—5=5

  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组同学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5.观察图,请同学说出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减法算式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些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lO的加减法(板书)。

  6.如果请你计算8+2怎样想呢?(学生回答)10-6,4+6,10-3呢?

  小结:利用组成来计算是一种较简便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

  2.手指游戏:由一个同学出手指,另一个同学也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数相加得10,并且每个同学列一个算式。

  3.练习九第6题(孔雀图做成课件)。

  让学生用10依次减去每一个数,说出得数。

  4.口算:

  3+7= 2+8= 10-5= 9+1=

  10-4= 10-1= 6+4= 10-7=

  5.练习九第4题(请学生观察图,并列出算式)。

  6.游戏:交朋友。

  (每组一个学具袋,内有4张卡片)每人分得一张卡片,谁的卡片上的数字和老师的数字相加得10,谁就和老师交个朋友。

  7.练习九第11题(做成课件),请学生观察图,图中哪些可以用7+3表示。

  8.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可以用今天学的算式表示。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评析

  本节课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动态情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边摆边说,从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分工合作,锻炼了学生参与能力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上一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模板下一篇:第十二册《练习6》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