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

2019-06-13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从感受高原环境出发,把体会高原生活环境的残酷作为学习的基点,组织学生的阅读,利于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提高阅读的质量。体会到这株高原柳的高贵。作者对这株柳的感情是“无限崇敬”,感受到高原柳值得崇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投影(小黑板)

  课前先学:

  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或文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有关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学习课文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柳树的样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四句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遍,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交流:

  (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

  2、这株柳树长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一样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同桌先讨论讨论。交流: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看到了这株柳树,他觉得怎么样?用书上的词:神奇

  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读课文的3、4自然段,指导“哦”的读音。

  3、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株柳树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树呢?为什么?那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起来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6、7

  请大家默读6、7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等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图,讲述: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2)从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株怎么的柳树?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

  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 、 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

  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意思

  齐读

  三、拓展:

  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着这种精神的人,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用这首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

  五、作业:

  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形状 枝干 叶子

上一篇:新秀课《比一比》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与小白兔交朋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