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范文

2019-09-18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是选于本单元的一篇赠序。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学习本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了解作者及文体;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本文的对比、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教学时,可采用诵读法复述法品读法等相结合展开教学,也可直接采用讨论法组织教学。(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的对比、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3、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方案一:以古代一些经典的“嗜学”故事导入。通过故事的交流可以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期待。

  例: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嗜学”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你能讲述一例来与大家分享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讲述古人的“嗜学”,让我们一起走进《送东阳马生序》。

  方案二:从简介作者宋濂的生平引人,引起学生对宋濂学习精神的敬佩之情,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方案三:由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苦乐观引入通过短时间的争辩,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文中的苦乐观。

  2、教学切入点:

  方案一:从讨论文章的主旨切入。

  宋濂幼年求学时的条件是那样的艰难困苦,最终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当今太学生处于优越环境却业不精,德不成,何也?

  (引领学生深人文本,把握全文的脉络:作者年少时求学艰难,但其用心诚恳专一,只觉“以中有足乐者”,因此业精德成。)

  方案二:从文章写作目的切入。

  作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何以屈尊降驾,为一个区区后生写赠序?在赠序中,作者虽没有以尊长的教训的口吻来大做文章,却收到令人服膺的效果,其奥妙何在呢?

  (让学生反复咀嚼,吃透文本,就能感受到宋濂不是以长辈和重臣的身份在说教,而是以先贤、学者的情怀感受到马生的求学精神和敦厚人品,并发自肺腑的现身说法,以叙事代说理,融情于事,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3、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本文阅读的重难点:

  作者幼年时的学习条件怎样?而今的太学生的学习环境如何?二者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其目的是什么?

  我们将如何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苦与乐”?

  4、学法指导:

  ①诵读法。本文文质兼美,表达上繁而不密,疏而不松,情感上细而不密,略而不空,可谓是字字玑珠,句句真情。通过反复诵读方能品味其中之妙处。教学中,应考虑将诵读贯穿始终,个别读,集体读,分组读,分段读,读出其中道理,读出其实其中真情。

  ②讨论法。本文是以篇自读课文,同时其中内容又与学习密切相关,有许多问题值得学生讨论探究:设身处地地想:宋濂幼时求学真可谓艰辛,为什么他还觉得“以中有足乐者”?你从中能得出苦乐的产生之由或苦与乐的辨证关系吗?

  ③比较阅读法。由于本文在写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所以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把握文章。如:文章是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自己当年学习条件同当今太学生有差异?从全文看,他们仅仅是在学习条件上存有区别吗?

  五、拓展延伸:

  1、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2、学完本文,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条件、自己的收获及现实意义。

上一篇:我爱我家征文3篇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