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课文《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2019-10-09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本次活动若想开展得深入、成功,须做较长时间的准备。比如录制雨声,要在各个季节、各个地方去“采风”,这不是几天可以完成的;搜集关于雨的知识和文学作品,也难以在短期内做得系统、丰富。因此,教师最好在学期一开始就把这项活动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搜集。

  2、准备录音机。

  3、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准备时,及时进行指点和帮助。

  4、干旱少雨的地方,可以把活动的重点放在阅读文字材料和欣赏文学作品方面,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来补偿直接体验的不足。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以自愿分组为原则)。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让学生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摄像机),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及成因等。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也可以自主开展如下活动:

  第四组:欣赏、评论关于雨的歌曲──尤其是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搜集相关作品,分析它们是怎样写雨、唱雨的;

  第五组:举办雨景摄影展、绘画展。可以诗画相配,增添情致。

  2、课堂活动(主要练习口语表达)

  三个小组依次或穿插进行活动展示。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

  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听众说一说雨声唤起了怎样的心绪和感受。然后,由录制雨声的同学描述真实情境。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

  可以用知识竞赛或有奖竞猜的形式开展活动。还可以从“正大综艺”等媒体中借鉴活泼多样的活动方式。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

  进行配乐朗诵,请听众在听完后谈谈感受,以及对朗诵本身的评价。所有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

  (1)一定要唤起听众的积极参与和感情共鸣。我们应想尽一切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热情。(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每一个学生都在全班面前汇报,也应该保证在组内有口语表达的机会。)

  (2)当学生在台上讲述或朗诵时,要强化他们跟台下学生的交流意识,不能自顾自地表演或“完成任务”。简单地说,最起码要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所讲的内容,要注意音量、语速、表达的清晰和生动。

  (3)如果有的学校和学生查找资料困难,教师的主导性也可以强一些:由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然后讨论。

  3、作文练习

  课本上建议的是写一篇抒情文章。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应引导他们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学生有兴趣写诗歌、童话、剧本、文学评论等,都应该积极鼓励,只要写真实感受即可。有的学生暂时缺少感受,不应强迫他们无病呻吟。

  四、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的评价内容有:

  (1)课堂活动时的口语表达能力;

  (2)作文水平;

  (3)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精神的体现程度。

  2、评价的方法:

  (1)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于前两项内容,可以制定详细的评分表,予以量化;后两项内容可以以写评语的形式进行评价。

  (2)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可以让小组给每一个成员写段评语;自己也写一写个人评语。这些评语都可以放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袋里。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应帮助学生树立起“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评价时,不仅关注最后的能力水平和表现,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