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教学设计

2020-06-19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地位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功的概念”。该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功的概念;会分析物体位移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能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计算各力做功的大小;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判断物体所受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掌握合力做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机械功”承接和发展了初中讲过的功的公式,是在学生已知的特殊情况下(与在同一直线上)的功的公式基础上的扩展,扩展为功的一般公式时(力与位移互成夹角),突出了力做功的.效果。功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在用能量途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功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此外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本章的学习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同时教师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3.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

  4.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4.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案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应用实物器材,让几位学生到台上(或前排)动手操作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例如:

  1.出示茶杯,要求学生动手将茶杯从讲台桌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2.将一桶水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3.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让学生动手操作上述几种过程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展示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在上述过程中主要有两中情况:1.与在同一直线上或垂直;2.与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某一夹角。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情况1预测:有做功,。

  情况2预测: a.有做功,;

  b.没有做功。

  说明:学生在对与在同一直线上或垂直的情况(如图1所示),分析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多少,可应用初中所学知识,基本上可以顺利解决。但教师在这里仍应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和强调:功是过程量,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通过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才发生的。求功时一定要明确要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位移(过程)上做的功。学生对与互成夹角时,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多少功?会遇到困难,借此引入新课。

【功的精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软陶基本功练习教学设计

2.功的原理教学设计内容

3.表彰庆功对联精选

4.《功》教学反思

5.功教学反思

6.《功》的教学反思

7.我看《功守道》美文

8.读《成与功》有感

上一篇:《白杨》教学设计精选下一篇:二年级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