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课件。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全中国。先请欣赏一首革命歌曲《保卫黄河》。这首歌写于1939年,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也正在激烈地进行,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波涛激荡的河水、坚强勇敢的战士,胸中的激情顿时奔涌而出。与冼星海创作了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篇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由刚才地歌词可知,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全中国;那对黄河的歌颂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歌颂。
下面就让我们放声朗读,体味其中的爱国热情。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3分钟。
2、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大家评议。
3、两人小组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评议。
三、整体感知
1、整首诗可分为“序曲一主体一尾声”三个部分,能找出主体部分的起止吗?
2、标题是“颂黄河”,“歌颂黄河”的内容有标志吗?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歌颂?
3、“歌颂黄河”之前的内容可用一个什么字领起?都“望”到些什么景象?
附板书:
四、再读,放朗诵词,学生齐读歌词
五、质疑探究
1、摇篮、屏障。
2、铁的.臂膀。
六、小组合作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分析了课文,并对疑难问题进行了探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小组上台来进行一轮朗诵比赛。听清规则:将全班分为甲、乙两组,1234为甲组,5678为乙组,评分标准有三个:
1、是否准确流利(包括成员间配合是否默契)
2、是否感情充沛(感觉要到位)
3、形式要新颖:
先由小组代表给自己小组评分(10分为满分),老师可给小组适当加分(3分以内)。
七、布置继续观看《黄河大合唱》其他篇章
八、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了《黄河颂》这首诗,也学到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这种精神,克服一切困难,掌握好本领,为祖国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后反思】
应该说这节课整体来说比较成功,这也是我在课改方面做的一次尝试。整节课以各种朗读贯穿,加强了朗读能力的训练,学生情绪调动较好。前四个环节达到预期效果,特别到了第五个环节,大家经过讨论后,场面较为热烈,纷纷提问,积极作答,实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形成了一个高潮。第六个环节大家也比较踊跃,甲乙两组集体观念都很强,能在短短四分钟商议后,上台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诵,互相评议也比较客观。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但这节课缺点也很多:
首先,最大的毛病就是延长了近10分钟,究其原因,主要是容量太大,对学生估计不足。
比如在第三环节,虽对如何引导已作充分准备,但未考虑到学生在回答前的思索犹疑过程。由于整个板书全是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并且中间穿插朗读,这一块花的时间较多,比预期要多出四、五分钟。以后在设计讲解课文部分要充分留出给学生思索探讨的时间。
再如小组间合作进行配乐诗朗诵时,由于时间关系,把全班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多达30人,在商议协调过程中必然出现困难。甚至站在台上还在商讨朗读形式。虽说最后效果尚可,但也浪费了将五分钟时间。改进方法:以后小组合作人数不可过多,应限制在6~12人,可选其中准备较充分的两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可继续准备,留待下节课再表现。这就大大缩减了小组间商议协调的时间,并做到人人参与,让其他小组也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利于下次展示的改进。
其次,对主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整节课虽扣住了黄河精神,反复朗读体味爱国热情。但具体什么是黄河精神还显得比较抽象。如能在结束词前花5分钟时间继续追问这些问题:历史上、现实中哪些人具备黄河精神?他们都成就了什么业绩?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发扬黄河精神?最后水到渠成,引导作结,就将显得比较完美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课堂效率,将课改进行得更加深入!
【《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