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教学设计

2021-02-09教学设计

《劝学》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劝学》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劝学》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文言词语绝、强、假、望、闻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荀子文章的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绝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使学生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四读法。(自己总结的。)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新课,简介荀子

  1、荀子的思想:

  ⑴ 天人相分,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⑵ 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⑶ 性恶论。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学习和教化。

  ⑷ 礼是治国之本。

  2、作品风格:是学者之文,朴素、深厚、缜密,多用排比和比喻。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一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正音。

  注意如下字的读音:

  中(zhòng) 智(zhì) 躁(zào) 有(yòu)

  (其它参见教材注释。)

  2、学生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学不可以已。

  (意思对即可。)

  3、学生分小组笔译课文最后一段,注意语言准确;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检查,组织全班同学交流笔译的情况,重点指导如下句子的翻译:

  ⑴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⑵ 筋骨之强:强健的筋骨。(倒装句式。)

  ⑶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三、完成课后练习,重点学习文言词语

  1、学生做练习二,掌握绝、强、假、望、闻的用法。

  2、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3、学生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增加义项和例句。注意:绝的义项比较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师指名学生背诵绝、强、假、望、闻等词语的义项和课文中的例句。

  二、细读课文,理清思路(二读。)

  1、学生自读全文,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2、教师检查,全班交流。

  (各组先推荐一人上黑板,还可以由其他同学不断完善,直到满意。)

  参考思路:

  学不可以已──智明行无过──常人成君子──积累、持恒、专一

  (中心) (意义) (作用) (方法)

  三、研读课文(重点是最后一段),分析讨论(三读。)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比喻论证的语段和句子,对比喻进行分类、归纳。(学生可以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讨论比喻论证的作用、效果。

  3、教师总结,明确本文比喻巧而理至。

  第三课时

  一、审读课文,评价创新(四读。)

  1、教师引导:本文有哪些知识性错误,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请指出来。

  2、学生审读课文,找出不足的地方。

  3、师生交流审读结果。

  参考:

  ⑴ 知识性错误,如蟹六跪而二螯,(应是八跪;一说正确)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自己建筑巢穴,不用蛇鳝之穴)。

  ⑵ 在论证方面,只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论证。本文只谈了学不可以已的两点作用,即提高自己,弥补不足。还可以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的角度来谈。

  二、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以《新劝学》为题,列提纲,分组发言。要求进一步充实荀子的论证。

  2、教师补充终身学习的有关内容,学生讨论终身学习的重大意义。

  补充:终身教育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响应迅速变革之世界的挑战。要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第8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智明行无过

  常人成君子

  学不可以已 终身学习

  积累、持恒、专一

  (社会、时代的需要)

  《劝学》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

  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

  1、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⑴ 是全文的文眼。

  ⑵ 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

  ⑴ 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⑵ 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明确:

  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

  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蓝、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⑶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⑷ 总结本段中心思想:

  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⑸ 词语:

  輮、槁暴、受、就、中。

  3、讲解第三自然段:

  ⑴ 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⑵ 请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⑷ 词语:

  致、绝、假。

  四、课后作业

  背诵前面学过的几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解第四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

  可分为三个层次:

  ⑴ 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⑵ “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⑶ “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词语:

  跬、镂、一、焉。

  三、总结全文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四、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的特点

  五、完成习题

  1、课后思考练习题。

  2、基训上的习题。

  六、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读懂原文,积累相关文言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此基础上,将背诵全文。

【《劝学》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劝学》的教学设计

2.古文劝学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3.高中《劝学》的教学设计

4.《劝学》课文的教学设计

5.《劝学》的教学设计范文

6.《劝学》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7.高中语文《劝学》的教学设计

8.荀子劝学的教学设计

9.小学《劝学》的教学设计

上一篇:《品质》教学设计下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