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本来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闷雷滚动”及“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能抓住大潮声、形的特点体会大潮的奇。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布局:
(一)抓住“观”字,切题导入
“观”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但意思不同,所以先引导学生从“观”字入手,弄清两个“观”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奇观”一词。使孩子们顺着“奇观”找出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
(二)自读课文,研究讲析,汇报悟奇
(1)潮来前
①抓钱塘江潮的时间、地点了解大潮的“奇”。
②抓潮前的景象,联系后文汇报大潮的“奇”。
③凭借手中资料体会大潮的“奇”。
(2)潮来时
①抓声音的变化,体会潮“奇”(注意体会闷雷滚动)。
②抓形状的变化,体会潮“奇”(注意体会白色城墙)。
③抓感情的变化,体会潮“奇”(注意体会人声鼎沸、沸腾)。
④随着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3)潮过后
抓“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依旧风号浪吼”体会大潮的“奇”。
三、感情朗读,体会潮“奇”
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为了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指名读、品评读、范读、练读等来体会大潮的雄奇壮美以达到作者情、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诸情合一。
四、欣赏潮景,体会潮奇
采用“情境教学法”即欣赏钱塘江大潮实景录像,结合录像及对课文的感悟,让学生谈谈此时此刻自己的感想,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倾吐真情,感悟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以上是我对《观潮》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将随时补充完善,争取较圆满地完成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