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一天的教学设计

2018-11-06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30年的一天》(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想象未来的日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

  2、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调查反馈,做好铺垫。

  1、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状况。

  让学生通过调查周遭环境的污染情况,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并且,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及时出示一些周遭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教师播放近几年世界环境污染报道,影片。

  在学生感受到身旁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把目光对准世界,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为底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好铺垫。

  3、生谈感想。

  在让学生听汇报,看图片、报道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完成自学卡上的内容。

  第小组,组长:

  自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提高小组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分工)

  自学内容: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打*号的题目可做可不做)

  恶化情况* 产生原因*哪些东西是对环境有害的?

  2、讨论: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重难点词语,不理解的,请把它写在方框里,留待大组交流。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觉得有创意的问题,把它写在方框里,大组交流。

  这张自学卡,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的。通过填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 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词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解决疑难。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整理学习卡。

  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中作者描述的情景,再一次感受环境污染的所带来的灾害。而教师则在一旁整理学习卡,筛选,梳理学生的问题,以便交流。

  2、交流学习卡内容。

  挑出自学卡完成得最好的小组,请该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的学习成果,一方面达到交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其它小组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

  3、解决学生疑难。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卡中挑出富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学生来共同解答。

  四、引发思考,激发情感。

  让学生思考;2030年真会像作者所写吗?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明白地球的命运掌控在人类的手中,如果人类能及时保护环境,我们的地球将仍是生机勃勃。以此,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为底下设计环境保护方案做好铺垫。

  五、设计方案,保护环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环境保护方案,让他们尽量做到切实可行。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1、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我想对你说。

  2、地球妈妈,我想对您说。

  3、假如我是世界环境保护委员长。

  通过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运用所学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并使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设计新意:

  1、小组合作,自学自悟。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调查周遭环境污染情况,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课内,以小组为单位,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自学卡,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2、虚实交替,激发情感。

  这是一篇想象日记,作者通过想象,描绘2030年环境污染情况。本课巧妙地把现实与想象交融,逐层过渡,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情感。首先,以实际污染情况导入,激发学生的危机感,从而引出文章,学习作者想象的20年后的人类生活情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保护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写环保想象作文,让他们的环保意识再次得到升华!这样,把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世界不断地交替出现,实现激发情感的目标。

  3、弹性自学,分散难点。

  课文中的一些环保名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酸雨等,学生较难理解,而这些知识,课文中并没有具体阐述,只能通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加以理解,因而,在设计自学卡时,我设计了打*号的自选题,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填写。并让他们写出小组不能解决的词语,问题。然后,通过大组的交流反馈,来理解这些名词,共同解决各小组的疑难,以此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

上一篇:《冬眠》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