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优秀的教学设计

2018-11-1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槐树、槐花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

  ⑴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⑵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四、总结课文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后反思】

  教学机智──让课堂更生动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常常冷不丁会冒出一些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是某些学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师会转移话题避而不答。殊不知,这些小意外往往为老师制造了一个稍纵即逝的点拨机会,处理得当,学生们会受益匪浅。

  《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但在轻快朴实的文笔下蕴涵的人文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这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读读、评评、议议,在互相补充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备课时所想得一样,顺利地进行着。当学生在理解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我发现平时爱提问题的陈凯波同学若有所思,好像对同学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我心里嘀咕:这孩子,莫非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便走过去问他:凯波,你有什么高见?

  是的,老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这快乐的歌声不仅仅是写出槐乡孩子们摘槐米满载而归高兴的心情,更多的是写出了他们爱学习,又能上学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亏是老教师,我很老练地反问:你的观点有新意!不过你的理由呢?

  课文第二段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里看出他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用槐米换来的钱凑起来的。满载而归,说明摘的槐米多,换的钱也多,学费就凑的越快,上学的愿望就能实现。书上还说槐乡的孩子在那么热的天气,背着干粮,连中午都不回家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上学的学费吗?就是因为爱学习,他们才不怕苦,不怕累,勤劳懂事。

  说的多好,大家都点着头,似乎被他说服了。我看时机到了,趁机一问:那书上说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槐乡的孩子会做什么样甜蜜的梦呢?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是梦见又采到很多槐米;有的说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到了钱,数钱数得笑出声来了;有的说槐乡的孩子梦见背着书包来到学校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以我和槐乡的孩子作比较为题,展开全班交流。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争先恐后有的说要与槐乡的孩子一样爱劳动、爱学习;有的说从槐乡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备课中没想到的,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上,教师要是能运用自己的机智,善搭桥,巧引导,咱们课堂将会是另一种生动有趣。

上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下一篇:课文风筝优秀教学设计范文